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嚴重暴動。非洲裔黑人男子Rodney King與警察在一場公路高速追逐後被逮捕。在逮捕過程中,Rodney King遭到警察毒打,全程被目擊者錄影拍下,並藉著媒體公諸於世。雖然事後洛杉磯檢察官提起公訴,陪審團卻宣判肇事警察無罪——陪審團成員中竟然沒有一個黑人。
審判結果一出,洛杉磯中南區立刻就有大量居民上街遊行抗議,局勢急速失控,「打、砸、搶」充斥附近區域。這個為時六天的暴動,終於在宣布宵禁和國民兵出動後結束。整體社會卻在生命和財產損失上,付上了沉重代價。過去非裔和韓裔早已關係緊張,因而此次暴動下韓國僑社的中小型商店受到了最嚴重的創傷。一場暴動,暴露了一件事實——過去韓裔社區第一代移民只自顧勤奮工作,為自己家庭和事業努力付出,卻忽略了在整體社會中和其他族裔社群的關係。加上語言能力有限,極少和公家機關往來,致使暴動前後突顯其中的缺欠。暴動之後,美國韓裔社區第二代的領袖迅速接棒,重新尋找「韓裔美人」的身分認同,並且主動參與族裔之間的互動、和解,積極在美國社會中爭取更大的發言權,一直到今日。
今天,我們在疫情後的宣教運動,也遇見原有機制的瓶頸。過去幾十年來所習慣的宣教機制,似乎到今天都面臨了極大挑戰。我們相信,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更具適當的背景和能力接棒,攜手進入21世紀的宣教旅程。
科技媒體
2020年疫情突然出現在世界各國,一時之間許多國家紛紛採取封城封國措施,基督徒的實體敬拜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大部分教會瞬間需要克服科技挑戰,在線上提供崇拜聚會。大型教會人才濟濟,但對中小型教會來說,如何掌握數碼科技,提供線上崇拜確實是一個挑戰。年輕一代適時參與了這場教會科技大升級運動,使我們在疫情中仍然可以藉著網路參與宗教活動。其實早在多年前,青年基督徒已幫助提升教會科技,從使用詩歌本到放投影片(Transparency/Overhead Projector),接著是PPT,再到設計伴唱軟件;從風琴/鋼琴,到電子琴,其他樂器,後晉升至各種電子音響設備……這些都是年輕人經過探索後帶給教會的祝福。
科技方面的升級也出現在社交媒體和信息溝通的使用上。從多年前的電郵,短信,到部落格,再到其他更進步的社交媒體工具,如LinkedIn、MySpace、臉書、Instagram、Twitter、Snapchat、TikTok和Clubhouse,它們進步和創新的速度,讓人眼花繚亂。但最能掌握它們的卻是我們年輕的世代,他們腦筋、手腳反應都很靈活。掌握科技不但不是一件苦差事,反而令人感到興奮,那是一塊滿足好奇心的新天地。在宣教和教會服事中,年輕基督徒也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生力軍!
安全健康
早在疫情開始時,就有大量數據指出病毒威脅中老年人的健康。雖然年輕人也會染病,甚至病重病逝,但整體說來年輕人所蒙受的威脅和心理壓力都比較輕。因此,最早拿下口罩的是年輕人,最早上街的也是年輕人,最早恢復常態生活的還是年輕人!國際航空重啟時,我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出外自助旅行。他們以興奮擁抱後疫情的生活環境。他們的樂觀興奮,為全球人類注入了新活力。
宣教事工也是如此,疫情期間華傳以感恩的心接納了幾位年輕宣教士,這在當前教會老化的現象中確實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他們在疫情中接受了職前訓練,也在疫情中接受差派,出發到宣教工場,適應文化和學習事奉。這些二十來歲的同工學習能力強,並且熱誠愛主,面對新環境不但毫不畏懼,更是勇往直前。他們的參與,不知不覺帶給了工場團隊嶄新的活力。
文化互動
疫情前就已經逐漸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後現代思潮,在疫情中仍然持續擴張。許多年長教會肢體和領袖在面對後現代思潮,以及它所帶來的各種社會現象,感到極度不自在。長者們因社會逐漸出現種族多元現象而陷入窘境,顯出他們過去在單一文化成長中的欠缺。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出現的政治兩極化,社會上出現的宗教多元化,甚至當前LGBTQ群體的訴求,都讓教會領袖感到措手不及。
反觀我們年輕的基督徒,從小在公立學校中就接觸種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多元的環境,也很可能習慣接觸隸屬LGBTQ群體的同學同事。這些經驗,使他們面對當前社會不同議題時,感到更加自在。許多人的社交圈子裡,有很多來自不同人種的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甚至不同宗教信仰、政治立場、性別傾向的同學同事也充斥在他們臉書的朋友群中。可以這樣說,他們實在是最適合接棒,帶領教會進入21世紀的社會。
結語
今天疫情逐漸趨緩退去,我想,當下正是忠於職守的宣教同工,攜手剛踏入宣教工場的年輕一代,同心合意為主打拼的最佳時機。年輕人,悠悠成長歲月中,主已預備你,塑造你,就等你願意,等你為祂興起,前仆後繼地開創宣教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