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向骨肉之親走遍人居之地
    與普世教會配搭共同完成大使命
  • 傳揚福音到地極造就門徒
    與普世教會配搭共同完成大使命
  • 建立生命更新的群體活出福音
    與普世教會配搭共同完成大使命

華傳是一個信心的差會。她是因禱告而產生,也靠禱告來增長。
因此我們邀請您,加入華傳之友 的行列一起为宣教事工祈求,
將我們一切的需要帶到神的寶座前,求祂的旨意能藉著我們這些卑微的人得以成全。

異象

我們的異象是傳揚福音到地極, 造就門徒,建立生命更新的群體,活出福音,成為萬民的祝福。

更多關於宣教事工

使命

結合華人教會資源,提供宣教教育,招募、訓練、差派宣教士,並透過其他有效的管道,與普世教會配搭,共同完成大使命。

更多關於華傳機構

兩條路徑

總主任的話王欽慈牧師

今年是華傳創立30週年,特別在馬來西亞舉辦「華傳青宣4.0:與宣教士零距離接觸」千人宣教營,作為對主30年恩典帶領的感恩回應。我也持續思考,當前的宣教模式與未來的宣教方向。

華傳自30年前創立以來,始終以「奔向骨肉之親,走向人居之地」為異象,致力於華民與萬民的宣教服事。因此,「散聚宣教」多年來一直是重點。特別是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他們既是宣教的對象,也能成為宣教的力量;在居住國推動本地人口的福音事工,更具極大潛力,只是仍面臨不少挑戰。前些日子接觸到一位阿根廷神學家的主張,他提出了一個我從未思考過的論點,引發了許多反思。

約瑟•博尼諾(José Míguez Bonino)對民族教會(Ethnic Church)在主流人口中的歸化(Naturalization),也就是民族教會如何成為本地教會,加入當地的福音運動,參與本地人的福音事工,提出了兩條路徑。

一方面,可藉著宗派或同民族背景的宣教士,有意識地動員當地民族教會。雖然各地普遍存在移民教會,但多以本民族同胞為主要福音對象。然而,當來自原鄉的宣教士在移民居住國中,投入本地人口的福音工作時,往往能帶來極大鼓舞。若再加上有計畫的動員,並與第二代合作,將釋放出更強大的宣教潛力。

他以阿根廷的歸正教會為例。該教會原本以荷蘭移民為主(歸正教會是荷蘭的國家教會),其運作也主要針對荷蘭移民。然而,當來自荷蘭和美國歸正教會的宣教士抵達阿根廷,開始向當地居民傳福音時,他們的宣教方向促使荷蘭語歸正教會重新思考事工方向。結果,阿根廷的歸正教會逐漸向本地人開放,接納阿根廷居民為會友,從此成為阿根廷基督教運動的一員,並大大推動了福音的興旺。

另一條路徑則是透過教會的「自然歸化」,也就是經過長時間,一代又一代逐步同化,自然而然地成為本地教會。其中,他提到三個指標特徵:語言的使用、領袖的培訓,以及會眾族群的分布。

語言一直是民族教會最困擾的問題。第一代多以母語進行宗教活動,第1.5代則通常雙語,而第三代則傾向使用本地語言。這是自然趨勢,時間久了必然轉向本地語言。然而,當移民潮持續不斷時,許多教會往往長期將事工焦點放在第一代,導致第二代大量流失,這也是全球許多華人教會面對的困境。

領袖培訓則牽涉到培訓機制及其對象。若民族教會的培訓主要以第一代移民為中心,自然會產生更多適合服事第一代的牧者,他們在帶領教會時,也傾向將焦點放在熟悉的第一代事工上。如此一來,針對第二代甚至本地人的福音工作便被弱化。相反地,若牧者培訓以本地文化處境為導向,教會在未來的帶領上就能更平衡地兼顧第二代,並推動本地人的福音工作,更可能促成最終的「自然歸化」。

族群的分布,是指本地語言堂會中不同族群人口的比例。在北美及其他地區,許多華人教會普遍採取「兩文三語」的機制:以中文和本地語言為主,再加上一個主要群體的家鄉方言堂會。可惜的是,在設立本地語言堂會時,許多教會仍將其侷限於自身族群,不願開放給本地人口加入,甚至在會友資格上設下額外門檻。唯有當本地居民大量加入並成為會友時,教會才有可能真正落實「本土歸化」,成為既具民族特色又屬於本地的教會。

約瑟·博尼諾的提醒給我極大啟發。如果散居各國的華人教會真要成為本地居民的祝福,就必須同時有意識地走這兩條路線。一方面,我們要持續推動華人跨文化宣教,差派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向當地居民傳福音。這不僅能直接祝福當地居民,也能激勵華人教會參與本地福音工作。宣教士以道成肉身的精神服事當地人,這是短期宣教或網路宣教所無法取代的。

另一方面,在散聚宣教中建立海外華人教會時,也必須謹記:我們不僅要服事當代的海外華人(第一代),更要及早關注未來世代的福音工作。如何妥善規劃並教導第一代、第1.5代、第二代,甚至更後世代的事工,是散聚宣教必須面對的課題。因此,宣教士與教會領袖需要深入理解當地的語言、文化與社會處境,才能推動健康而長遠的散聚宣教。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宣教士呢?仍是願意「道成肉身」,肯學習語言、適應文化的宣教士。無論是跨文化宣教士,或是從事華人事工的散聚宣教士,我們都面臨同樣的挑戰,也肩負著同樣重大的責任。誠心求主賜下不畏艱難的決心,面對這世代,忠心服事祂。

閲讀更多文章

支持新宣教士

「華傳」希望年輕化。我們期盼新的一代會考慮加入這國際差會,來實踐他們從神所領受的召命。除了我們前後防都要對這些年輕人有更多的了解和作出相應的改變之外,禱告、信任和同行還是最關鍵的部分。請為年輕一代的奮興禱告。祈求主賜給年輕人有願意順服神的心志,父母們樂意放手讓主使用他們的下一代,教會和差會信任給予年輕人事奉的機會,並有導師的關愛陪伴同行。這樣我們才能真的會看到薪火相傳,和神的普世大業能延續到下一代去!

cpmf-logo

時代遷移下,宣教策略的轉變

我們的宣教士除了建立教會外,服事社區也成為他們新的策略方向,透過教育支援、醫療關懷、心理輔導及社會服務等方式,見證基督的愛與關懷。這樣的轉變,不僅打破信仰與日常生活的隔閡,更讓福音在生活中具體呈現,使人們在真實接觸中感受信仰的溫度與力量。
閲讀文章:時光可變——華傳柬埔寨的多元軌跡 • 呂文東

宣教士的角色從「外來推動者」轉為「同行夥伴」,透過彼此分工與支持,使事工能更有效地服務社區……宣教亦不僅是外來援助,而是一個合作與交棒的過程,重點在於本地教會的培育與領袖的興起,因唯有本地信徒能在自身文化與語言中長遠見證基督。

閲讀文章:泰國工場——「互相成全」的旅程 • 卡汶

如今面對資訊與物資不缺的後期華人,有牧者建議以「特種部隊」宣教士作橋樑,就是對準「特定群體」作裝備,掌握他們的語言和生活文化,建立友誼,陪伴關懷,了解他們內心的真正需要,讓神成為他們的滿足。
閲讀文章:時代遷移下,拉丁美洲宣教策略的轉變 • 陳燕華、黃大華

宣教士在無法取得長期簽證的情況下,只得多次出入境——我們可以考慮為某項事工建立一個「接力團隊」,以便讓事工可以不中斷,有延續性且多樣化。
閲讀文章:在福音的「舊大陸」上,開拓華傳事工的路線圖 • 胡惠強

差會是因禱告而產生,也靠禱告來增長。
所以我們應該單單藉著禱告將所需要的告訴神,
求神藉著人來行事。我們要堅心地依靠神,
不仰賴人,也不仰賴政府。

hudson-taylor

戴德生中國內地會創辦人

讓我們成為 代禱勇士 華傳之友 ,將一切所需用的帶到神的寶座前

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時說過的話給信心差會立下最好的模樣。
「華傳」也是一個信心的差會。她是因禱告而產生,也靠禱告來增長。
我們邀請您,加入「華傳之友」的行列成為代禱的勇土,
將我們一切的需要帶到神的寶座前,求祂的旨意能藉著我們這些卑微的人得以成全。

為機構事工禱告

為各區域辦事處需要包括事工、經費、等禱告,求神為我們預備,讓神的事工順利進展。求主開路、施憐憫,讓華傳有充裕的經濟可支持更多宣教士為主擺上。

為宣教士禱告

為宣教士與當地同工們的健康、安全、事奉禱告。仰賴神的供應,有正確的服事心態,持守全時間服事基督的呼召。

2-5/12/2025   Avani Sepang Goldcoast Resort, Malaysia


speaker

陳維恩宣教士

2009年全家到了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Biem族當中服事, 融入當地住民, 學習他們的語言, 翻譯聖經, 建立部落教會。Radius Asia跨文化宣教訓練中心的總幹事。


speaker

蔡頌輝牧師

「歐洲校園事工」(ECM)宣教士、福音漫畫家、詞曲創作人、專欄作家。目前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市做華人留學生福音工作。


speaker

楊右任弟兄

2014年發起「舊鞋救命」組織關懷東非赤貧地區,接後擴展於非洲諸多國家執行社區基礎建設發展,串聯世界各國慈善組織,提供青年學子走入世界,以實際行動影響社會族群。

17至39歲基督徒

凡教會同工或青少年導師,不限年齡,可以導師⾝份報名。

vector

現在開始接受報名

報名前請先WhatsApp


+601158538370

查詢已報名人數及你的營費。

實習宣教士

沒受過神學訓練?
未清楚宣教呼召?
想在跨文化環境裡學習宣教兩年……
那麼,實習宣教士計畫適合你!
以兩年的時間換取不同的人生經歷,
與前綫宣教士並肩服事,
邀你踏出舒適區,調適成長旅程。

實務性宣教體驗

實務性 • 體驗性 • 反思性

  • 不涉及太多理論性課程
  • 走出課堂,進入人群
  • 在閱讀、聽課與實踐過程中
  • 進行深入反思
  • 課程着重於理論的實踐與反思
地點:新加坡、馬來西亞
時間: 2025年6月26日至7月16日
對象:年齡介於20-40之間
為期:三個星期
經費:參加者自付旅費、保險費、住宿費、
伙食費、簽證費、車費等
學習促進者:資深宣教士
人數限制:注重小團隊,不超過十人
參加者資格:教會信徒

欲知有關「實習宣教士」和「實務性宣教體驗」詳情,請聯繫華傳國際總部或本會各地區辦事處。

聯繫各區辦事處

徵的是你嗎

華傳由全球各差派地區的教會、牧者和基督徒一起連成一個國際性的差傳網絡。
現有來自各地的同工約二百位,在全球各地作同文化及跨越文化工作。

工作範圍包括:

一、推動差傳/差傳教學

二、招募和訓練宣教士

三、開荒佈道/建立教會

四、工場拓展/開發

五、出版差傳刊物/書籍

目前全球四大區的十三個宣教工場皆每年擬發展計劃,增加事工及人力,
此外還有多個工場等待開發,因此急需積極招募新宣教士加入團隊,拓展天國大業。
更需教會認領這些工場,共同參與。

欲知詳情,歡迎聯繫各區辦事處。

聯繫各區辦事處

華傳青宣營參與者感言

邀約講員分享宣教

華傳是以推動普世宣教事工為主,願意與眾華人教會一起負起主的大使命,
向普世華民及萬民傳揚主耶穌基督的救恩,甚盼能與眾華人教會互相配搭,
一起在貴教會推動宣教事工,把福音傳遍天下。
歡迎各教會邀約華傳的同工、宣教士前往貴教會主講各類宣教聚會。

差傳年會

宣教講座

差傳培訓

宣教工場分享

王欽慈牧師 華傳國際總主任 王欽慈牧師出生於台灣,成長於阿根廷,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後,到美國繼續求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在紐約,紐澤西等地擔任橋梁設計工程師14年。王牧師從美國伯特利神學院美東分校畢業後,於2002年開始在法拉盛第一浸信會擔任牧職服事。負責教會中文與西班牙文部牧養事工,直至擔任本會國際副總主任止。2013年獲得三一神學院跨文化宣教學博士學位。宣教教學是王牧師另一事奉路線,他曾經在美國東北部多所神學院兼課教學,並在南美洲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並西班牙等地神學院教導密集神學課程。此外也教導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的宣教展望課程並曾擔任授予學分的延伸教師。 more
馮永樑牧師 宣教士關懷專員 馮永樑牧師是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的前國際總主任,2023年一月退休後在該會繼續擔任義務特約宣教士的工作。曾任三藩市華人金巴崙長老會主任牧師廿多年。先後在美國金門浸信會神學院獲取教牧學博士,和在西方神學院獲取文化研究學博士學位。 more
林俊仁牧師 馬來西亞辦事處主任/國際副總主任 林俊仁牧師1964年出生,來自馬來西亞新山異象基督教會,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1988年及1999年分別獲得神學學士及道學碩士學位。他在1989年創立柔佛再也異象基督教會,1994年成為馬西宣道會主任牧師。林牧師育有兩名子女。2004年神帶領他加入華傳,擔任馬來西亞辦事處主任,負責推動宣教事工。期間他曾在多家神學院擔任課座講師,教導宣教及教牧課程。 more
李傳頌牧師 加拿大辦事處主任 李傳頌牧師生於香港,在加拿大讀大學時重生得救,畢業後任職投資機構,後移民多倫多,於天道神學院(Tyndale Seminary)進修,同時在母會賓頓市華人浸信會服事。1995年華傳於美國加洲成立,1996年延伸至加拿大,自那時起,李牧師與師母參與籌組加拿大辦事處並擔任行政工作,成為首批在總部以外的地區行政同工。1999年李牧師一家受華傳差派,派駐泰北、緬甸邊界金三角地區,進行拓荒,並擔任神學教育工作約十年。李牧師曾於2007年調往國際總部參與企劃工作,2010年起出任加拿大辦事處主任至今。李牧師和師母育有三名兒子,夫婦二人現同時於美國西方神學院(Western Seminary)進修,修讀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 more
胡惠强牧師 東亞/東南亞區副總主任 胡惠強牧師出生於新加坡,1981年獲頒獎學金到澳洲墨爾本大學工程系土地勘察學部門深造。在新加坡警察部隊服務八年,先後擔任罪案調查警察,教官及部隊通訊部主任。1993年加入導航會為全職同工。1997年重返職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行政人員五年。2002年再次回應呼召,進入新加坡神學院修讀道碩,於2005年畢業,並加入華傳為宣教士。2006年與妻子蔡佳靜傳道被差派到柬埔寨宣教,直到今日。2019年獲頒教牧學博士(新加坡神學院)。現任東亞/東南亞區副總主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