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傳剛滿30歲。多年來,它謹慎地跟隨耶穌,學習走宣教之路。以建立具有華人色彩差會的異象為出發點,在北美、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華人教會的支持與禱告下,華傳今天在全球各地對華人及非華人從事布道、植堂及社會關懷的宣教工作。今年底,華傳將在馬來西亞舉行「青宣4.0」,作為30週年最重要的活動。這是華傳第四次在東南亞主辦的青年宣教大會,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與宣教士的零距離接觸」。青年宣教會議在北美和亞洲常見,但與宣教士零距離接觸卻不常有。為何在宣教動員中需要零距離接觸?因為唯有零距離接觸才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宣教的實況,包括對宣教士、事奉對象及工場夥伴教會的了解。
宣教士 零距離的接觸
傳統教會文化給我們一個印象,即宣教士是屬靈的英雄,他們離開家鄉和親人,在敵視基督信仰的環境中為主付出。他們面對語言學習的困難和文化適應的挑戰,一般人覺得他們高不可及,許多人因此早早打消成為宣教士的念頭。即使鼓起勇氣到工場服事,也充滿壓力,害怕冒犯屬靈英雄的形象。教會或許有自己產生的宣教士,較易與會友溝通。如果沒有本地宣教士,那麼單靠一天宣教年會宣教士的到訪,對宣教士的認識就會有限。零距離的接觸旨在還原一個更真實的宣教士形象。青宣4.0將會有大量華傳宣教士參加,親身與參與者互動。雖然營會只有短短5天,但所建立的友誼以及後續的聯絡跟進,都能促成大家對宣教士更真實的認識。未來藉由短宣和華傳另設的兩個月至兩年的宣教實習,參與者一定能更清楚地體會宣教士的工作與生活。
未信群體的 零距離接觸
宣教事奉首要的重點是服事未信群體。接觸他們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除了自發用心搜索有關未信群體的歷史、傳統和風土人情外,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親身探訪。很可惜,當生活日漸富裕時,我們雖然有外出旅行的機會,卻不常利用它來了解宣教工場上的未信群體。我們忙於旅遊,要求多看景點,但在忙亂中只看到風景,而無法看到當地的人群。甚至參加短宣時也帶有旅遊心態,雖然跟著領隊照做事工,但仍將重點放在新奇事物上,甚至連服事對象也當成景點看待。其實,任何人要參與宣教,都需要培養一顆愛靈魂的心,對人的靈魂有負擔。此外,光有負擔還不夠,更需學習與人作朋友,建立真誠的友誼。零距離的接觸靠著友誼建立,學習彼此關心,慷慨扶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培養建立友誼的能力需要融入生活世界中,確實需要彼此鼓勵去作別人的朋友。
夥伴教會的 零距離接觸
另一個建立零距離接觸的領域是與工場的夥伴教會。我們最常犯的錯誤是以為他們所關心的議題與我們相同。事實上,我們分處兩地,雖然有共同信仰和人生目標,但由於社會處境不同,信仰的表達與應用也有所不同。美國基督徒需面對是否擁槍的問題,墨西哥基督徒需面對幫派橫行的現實,中東基督徒需面對宗教壓力下的生存挑戰,歐洲基督徒需面對後現代思潮的挑戰,亞洲基督徒則需面對外籍勞工帶來的社會衝擊。要有零距離接觸,教會間需要成為好朋友,嘗試建立互動交流的機會。短宣是一個好機會,但往往是單向的。我曾聽說,紐約的一群亞裔英語牧者過去多年組織短宣隊到新墨西哥州美國土著保留區服事,舉辦暑期兒童聖經學校,多年來建立真誠友誼。有一年,他們決定不組隊前往,而是為當地兒童及家長籌集旅費,讓他們到紐約參加這些牧者所帶領教會的暑期兒童聖經學校。這種超越領袖層面的雙向交流,是建立零距離接觸的好開始。
零距離接觸幫助我們消除彼此認知的距離,其開始在於真誠友誼的建立。除非我們願意開放自己,接納他人進入我們的朋友圈,否則所談論的只是紙上談兵。宣教重在信仰實踐,今年底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青宣4.0將會是我們與宣教士零距離接觸的開始,誠摯邀請您參加,期待從與宣教士建立友誼開始,最終擴展到宣教工場上的未信群體與夥伴教會,建立真誠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