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反思未來宣教機構的前景
最近與總部行政小組,一同檢討差會未來發展的趨勢時,其中一位副總主任建議我們參考一篇評論文章以擴闊我們的思維。我想這也非常合宜在與國際董事會共商華傳未來發展和核心價值之前,先以本文與眾同工們作一些反思。
英國威克李夫差會資深研究員阿愛迪(Eddie Arthur),去年所發表的一篇有關宣教機構未來發展趨勢的文章<The future of mission agencies,Mission Round Table 12:1 (January-April 2017): 4-12>,引起我們對全球差會未來所面對挑戰的思考。文中有許多的觀察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筆者只選出部分內容來討論。該文作者認為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過去五十多年來,普世福音派差會已發生了一些巨大變化:
1.越來越多褔音派教會和宗派正選擇直接主導宣教事工的發展。她們選擇直接參與在本地和海外的植堂事工,並差派和管理自己所派出的宣教士。這現象最常出現在超級大教會(Mega-church)的事工發展。然而,宣教機構或差會不必因此而擔心它們的生存問題,因為差會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幫助教會完成她的大使命。若果教會真的都起來履行其使命,宣教機構是可以不必再存在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特別華人教會在跨文化宣教的領域上,仍有許多需要幫助發展的地方。筆者過去在北美所牧養的教會,雖有全職的差傳部同工,但仍然覺得需要與差會合作,才能更有效完成跨文化的福音使命。尤其在未得之民的事工上,更必須與差會緊密配搭。
2.過去的單向宣教使命概念,把福音從基督教世界或差派國(sending country)傳到未聞福音的世界或接受國(receiving country);以及在十八世紀末,為促進這種宣教使命而設計的架構策略,都已漸漸被歷史發展所取代。它們之間的區別已越來越淡化或甚至不必要。「本土」宣教與「海外」宣教或「宣教工場」之間多年來所存在的區別,事實上已變得越來越含糊不清、甚至重疊。但今天華人差會在這方面是否也有同樣的醒覺呢?過去兩年,華傳總部同工不斷探討這方面的挑戰,並進行全面的宣教策略檢討。目的是為了幫助華人教會更全面履行她們的時代任務,動員全會眾在本地和遠方實踐叫萬民成為主耶穌門徒的使命。
3.當今宣教機構在面對許多內部事工協調和結構的問題時,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尋找支持教會。這些對海外宣教工作有影響力的教會正不斷下降。這一代對宣教的熱衷和興趣顯然不如前幾代的信徒,而且他們的宣教重點已慢慢從海外轉回到本國。我們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宣教退潮的時期,但這趨勢並不一定是壞事。既然神容許這情況發生,也許是聖靈要動員全教會起來在本地作更多跨文化宣教的工作。那些因缺乏經濟支持繼續在海外服侍的宣教士,也可能成為他們回國鞏固教會的一股更新力量。
4. 散居宣教的策略:當今世界移動性非常強,來自各種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散居在西方許多主要大城市。宣教機構未來的一個新任務,就是用他們跨文化的經驗,來接觸這些散居的僑民社區。同樣,宣教機構的跨文化專業知識和經驗,也可應用在商業和學生中的短暫僑民社區。在宣教戰略上,這是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因到訪西方而接觸到基督教信仰的旅客,有一天都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就有機會將所認識的福音帶回他們所屬未得之民的地方。華傳從頭一天已經看到這散居宣教的重要性,並把這策略應用在我們海外的不同工場上。雖然這雙線(奔向骨肉之親,走遍人居之地)的宣教策略,不一定在每一個工場都能成功,但這個藉僑民在海外作非華人的福音工作,到了第二或第三代都必然會發生。這也是華傳未來關注的一個新目標:如何策動華僑的第二代作他們近文化的宣教事工。例如在南美洲出生的華裔下一代,已經積極參與在偏遠地區講西語的土人事工。我們日後如何與他們建立伙伴關係? 這都是我們所密切關注要動員的群體。
5. 普世難民事工:針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的事工,在西方日益被關注。許多教會都尋找適合他們服務難民的方法。宣教機構在這方面也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毫無疑問,西方教會在尋求服務那些住在他們中間,不斷增長的國際社群時,是有需要得到許多支持和建議。宣教機構將來的新角色就是學習如何與教會一起合作,支持而不是取代她的責任。我非常同意上述作者的看法,就是差會應該鼓勵並配合教會起來更多參與關懷本土的難民事工。馬來西亞的El Shaddai事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差會鼓勵、配合由馬來西亞華人信徒和教會所發起的難民事工。華傳透過我們的國際網絡幫忙徴召有負擔的海外信徒加入一齊配搭。這確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國度宣教策略。
6.福音傳回西方的宣教使命:隨著教會正在世界各個國家不斷成長和發展,在西方卻是不斷萎縮。宣教真不再是單向的了。從前在海外工場服侍的宣教士,今天回流到他們自己的差派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曾差派許多宣教士的國家,今天已變成極大需要宣教植堂工作的禾場。其實,在講西班牙語的教會中間,已興起了一個稱為「福音傳回西班牙」運動,就是鼓勵在中南美洲講西語的人,到西班牙去宣教。正因為整個歐洲大陸現在已變成一個極大的宣教禾場。或許散居歐洲的華人信徒,也可以起來鼓勵他們在當地出生的下一代,積極參與在歐洲向非華人傳福音的事工。到底華傳日後在歐洲又可以怎樣配合這種福音和植堂的運動呢?我們正等候聖靈的指引和帶領。
7.培訓教會作跨文化宣教事工:隨著整個西方國家的多元文化不斷增長,阿愛迪認為顯而易見,培訓教會在本土作跨文化宣教事工變得越來越有必要性。在任何意義上,宣教機構都不是教會存在的必要部分;它們只是為了幫助教會履行大使命的一種臨時組織。即使教會還沒有履行其大使命的責任時,宣教機構也不應該因此而取代了教會的應有角色,而是應該不斷溝通,為教會提供榜樣和鼓勵,好幫助每一個地方教會去執行並完成她們存在的必要使命。這方面的工作肯定是威克利夫宣教機構的專長,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同工都是語言和文化學的專家。華傳也許只可以幫忙那些希望學習向華人傳褔音的非華人教會,為他們提供訓練。因著一帶一路的發展,以後肯定有更多中國人散居到世界各地。華傳的宣教士極之樂意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我們在哥倫比亞的宣教士便是一個例子。她正在幫忙訓練一些當地教會的信徒領䄂,學習如何向住在他們中間的華人傳褔音。這種國度反向事工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