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總主任的話 神在非洲為華人宣教開了大門

引言

這是筆者第七次到訪非洲。八十年代三訪毛裏求斯及留尼旺,回母院建道神學院招 兵買馬,得黃聲鋒弟兄回應到毛裏求斯開拓教會。感謝主,使用黃宣教士在毛島的服事有 很大的發展;後來黃宣教士與郭志茜宣教士結婚,倆人同往留尼旺開荒植堂,如今再到馬 達加斯加開拓教會,讓這一區島上的華人有機會得聞福音。

近年藉著華傳的非洲異象,僕也三訪烏干達、肯雅、埃及、南蘇丹,這次又有機會 往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感謝主,在這五六年裡不斷有宣教士回應神的感動,先被差派 到烏干達實習受訓,使烏干達成為華傳進入非洲其他宣教工場的門戶城市(或稱「宣教延 展站」),之後再差派到非洲其他國家。宣教士們同時也在烏干達北部發展了跨文化的多 元事工。感謝主!

僕把這次行程試輔以圖片作一簡介,敬請代禱、捐獻,更盼望貴教會能一起配搭合 作,差派宣教士前往助陣。

1. 非洲人學中文

非洲有多少人在學中文?我們不知道,但非洲人去中國讀書及做生意的不計其數, 在廣州就有數十萬之多。埃塞俄比亞有孔子學院,裡面的學生不是中國人,而是非洲 人,他們以能講中文為榮,也可提高他們就業的機會。我們在孔子學院看見非洲人穿 中國戲服唱京劇的照片,也看到黑板上寫著「中非友誼長存」。聽說全球現有孔子學 院約七百間,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有三千萬,這意味著萬民對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好感 ,也盼望與中國人建立友誼。這似乎為華人宣教士進入非洲宣教打開了大門,為福音 在當地的發展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管道。

2. 非洲教會差派宣教士

在埃塞俄比亞,數位宣教士分別來自加拿大、美國及中國大陸,但其中卻有一位會 說中文的黑人宣教士,他是埃塞俄比亞教會派往中國的宣教士,現在回來述職,我們 希奇非洲教會竟加入了宣教大軍,參與普世宣教。印象中他們是窮苦需要幫助的一群 ,誰想到這二、三十年來,埃塞俄比亞信主人數由5%急升至20%。非洲大陸撒哈拉沙 漠以南的地區是全球三個福音擴展最快的地區,一個是拉丁美洲,一個是中國的家庭 教會,另一個就是非洲。非洲的教會已經起來了,他們已由接受者長大站立,成為我 們宣教的夥伴、同路人。

3. 中國助建非洲鐵路網

中國幫助埃塞俄比亞不單建造一條四十億美元四百七十英哩的鐵路直達紅海,在首 都Addis Ababa也幫助建造輕鐵貫穿城市。我們拜訪了中國來的工程師,他說只來了數 月,是來幫忙訓練當地工人,將來會把輕鐵交給當地人管理。

中國在非洲建鐵路最早且有名的,要算坦桑尼亞鐵路,在建造過程中,不少中國人 擺上了生命。這鐵路網一直在延伸擴展至非洲各國,造福了非洲交通的通暢及國與國 的接連,這網絡給我們看到一幅「通」與「傳」的遠景,正像保羅沿羅馬大道的網絡 ,把福音傳遍小亞細亞、歐洲並直達羅馬。

4. 坦桑尼亞李雲斯頓停屍小教堂

大衛李雲斯敦(1813-1873)這位聖公會宣教士在非洲宣教三十多年,他深入黑暗 大陸的心臟地區,道成肉身般住在他們中間。李雲斯敦把非洲販賣黑奴的可怕光景透 過日記出版公諸於世,描述販賣黑奴者把黑奴像野獸般用鐵圈扣頸,帶到坦桑尼亞的 海邊,再以鐵鍊鎖在大鐵柱上叫價出售,而因著他對非洲人的愛,最終擊敗了奴隸販 賣。李雲斯敦一生經歷很多危難疾病,曾被野獸襲擊,全身滿佈傷痕,但因著愛甘願 為非洲人擺上生命,把福音從南從西傳到中部,又橫跨直到東岸。他發現維多利亞湖 及瀑布,也成立大學及許多宣教事工,一生成果纍纍。他於1873年在贊比亞病逝,享 年60歲。他的六個僕人對他深感於懷,在他死後留下他的心臟,埋在非洲一棵樹下, 屍體則藥燻後用厚白布包裹,擡著行了九個月共一千五百英哩到達坦桑尼亞Bagamoya 海邊,再運回英國,如今在他停屍上船的地方還有一間小教會。

坦桑尼亞Bagamoya海邊除了李雲斯敦屍首停放的紀念小教堂,還看到很多大小的墓 埤,以及一份有數十位獻身死於非洲的宣教士名單,他們絕大部分皆二、三十歲便為 非洲獻上了生命。

5. 歐亞非工場會議

華傳這次在烏干達召開歐亞非工場會議,有迪拜、烏克蘭、烏干達的宣教士同工聚 首一堂,報告及商討事工。特別感恩是這幾年有年輕的新血加入差會,可說是老中青 三代同堂,還有宣教士子女八位,我們這個宣教士大家庭皆願意為福音廣傳而為主擺 在祭壇上。

6. 教牧培訓班

華傳在烏干達北部祖林區已工作了三年多,這地區無水無電,極其窮困。宣教士開 始了青年創業資助、助學金、婦女手工藝、學校修建、堆肥種植等項目,但影響最大 的還是教牧培訓的工作。這區有很多教會,只是教牧受訓甚少,教育程度低,也無受 過正規神學及聖經訓練。兩年多前宣教士開始了教牧證書訓練班,有一百多人參加受 訓,每完成一科無缺席者可獲兩本當地語聖經(每本七美元)。他們努力學習,也珍 惜所得的聖經。完成十二科的牧者,可加獲證書及一輛腳踏車,以鼓勵方便他們去更 遠的地方傳福音及探訪。這一期的教學屬進深班,特選了四十五位文化水平較高又能 聽懂英語的牧者受訓,他們珍惜學習的機會,留心寫筆記,上完課後立刻可回到教會 應用。

7. 非洲華人教會

非洲華人的數目這十幾年不斷增加,三十年前僕首訪南非時只有約九千華人,現在 已增至五十多萬,安哥拉華人以前廖廖無幾,如今已有廿萬,埃塞俄比亞從前很少華 人會去,現在卻有十五萬以上。近年因非洲的機會越來越好,故華人不斷湧入,中國 的一帶一路更為建築業、工程水利業、商務、勞工、醫療等行業大開門戶,到處都有 華人腳蹤,連正在打仗的南蘇丹也有傢俬、化妝品、農務、醫療服務等各式各樣的商 人。

目前非洲已有超過二百萬華人,是極需要福音的地方,只是植堂的工人及長期委身 的宣教士奇缺。在埃塞俄比亞十多萬華人中,只有一個廿多人的小團契,由一對中國 來的年輕傳道夫婦在牧養。坦桑尼亞華人教會約有五十人,很多是青年就業者,由一 對紐西蘭華人傳道夫婦在牧養,這次我被他們邀請為三位新葡受洗。烏干達有兩間華 人教會,由中國來的宣教士及華傳的宣教士在各自的教會牧養,發展算是上了軌道。 南蘇丹已有一查經班,但缺人帶領,華傳宣教士間中前往幫助,但可說還未成型,且 國情不穩,還在打仗,物價高漲。

結語

非洲二百萬華人,只要有工人便可開創一百間教會,你是否願意回應這呼聲,一同 到禾田收割已熟的莊稼?


主題文章

栽培、差派、關懷宣教士–教會不可或缺的角色

領受宣教異象、差派與關懷宣教士的場所是教會;聖經中第一個差派宣教 士的場所是安提阿教會,當時,教會領袖們同心領受異象,按聖靈的帶領,差 派了保羅和巴拿巴前往歐洲宣教(使徒行傳十三1-3),而在第一及二次宣教旅 程結束之後,他們都回到安提阿教會匯報(徒十四25-27,十八22),意味著安 提阿教會一直關心及支持著他們。

(1) 栽培宣教人才

世界華福中心在2016年1-6月曾成功訪問了604間全球各地的華人教會,就教 會的門訓與差傳之間的關係,作出週查及研究。發現各地華人教會有70%以上 設有門徒訓練的課程,但只有三分一設有差傳課程或研討會,包括派會友參加 外間舉辦的差傳課程。設有門訓的教會中,45%認為門訓可以使信徒靈命成長 ,42%認為門訓可以預備信徒在教會中服侍,但只有24%認為門訓可以引導信徒 回應宣教的呼召。 1 是項研究顯示,教會仍較注重把資源放在內部的需要上,著 重培育信徒靈命的成長,之後才支持差傳。若教會能善用資源把二者掛鈎,可 能會為主培育出更多宣教工人。

宣教人才是需要刻意培育的。筆者所服侍的教會,歷年來都很注重差傳。 約在9年前,發現所差派的宣教士大部分偏向中年,極少年青宣教士,主任牧師 感到很需要培育年青一代踏上宣教路,經商討後,由青年牧養科與差傳部合作 ,決定嘗試舉辦青年大專短宣,並給予較大的資助額,鼓勵教會的大專生在暑 期參加該短宣,短宣的內容與特色為:必定是跨文化、要較刻苦、有機會讓大 專生可以傳福音、在其中有營會讓年青人受到激勵、為期兩週等。此後每年都 舉辦這類短宣隊,又設立宣教工人培育組,由傳道人帶領,培育每年在教會差 傳年會中表示有心探索成為宣教士的信徒,幾年前更開始有高中生短宣隊,讓 高中生初嘗宣教的滋味。2012年至今,教會共差派了10位年青信徒,大部分到 海外參與一年的信徒宣教工作。這10位年青信徒當中,其中3位已正式修讀神學 ,並願意成為長期宣教士。 今日信徒需要尋找神給與他們的異象與召命,不一定每個人都參與宣教, 但若能把宣教這個課題與門訓結合,給與信徒多點實戰的體驗,例如:參與扶 貧工作、本地或海外的跨文化宣教體驗等,加上師徒式的陪行,必能為主建立 更多本地及海外的宣教工人。

(2) 差派宣教士

教會若有肢體感到神的呼召,願意奉獻作宣教士,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應該大力在經濟、禱告與關懷等各方面支持他們。可惜事實往往並非如此,筆 者認識一些信徒,領受了宣教異象,跟自己的母會分享,無奈教會沒有經濟預 算,或教會並不打算支持信徒往異地宣教,又或教會只能在經濟上作很有限度 的支持,以致那些信徒要疲於奔命、孤單地四出籌募經費。在回應大使命的實 際行動中,教會宜制訂一些差派宣教士的章則,並在經濟上作出準備,呼籲並 教導信徒不單為本地福音工作和教會內部需要奉獻,也當為普世差傳事工奉獻 ,以致當神呼召教會中的肢體去宣教時,便可預備好作出差派與支持。

其實,部署教會參與差傳事工,適宜由教育做起。各年齡群體都需要接受 差傳教育,若教會有兒童崇拜或主日學,更可由兒童教育入手,把宣教負擔與 真理從小便印在他們的心中,例如:可以在兒童崇拜或主日學講一些宣教士的 故事,請宣教士來跟他們分享,或藉著遊戲介紹跨文化福音工作的理念等。至 於青年、成年以至長者,都可以藉著講座、宣教士分享、主日學、短宣服侍等 ,教育他們關心普世宣教。筆者服侍的教會每年9月是差傳月,是每年推動差傳 的高峯期,在該月內,差傳部會把整個堂會進行特別佈置,並設有差傳祈禱會 、培靈會、宣教士分享、差傳工作坊及差傳書籍發售等活動與聚會,又在差傳 主日中呼籲信徒進行信心認獻,務求喚醒整個教會一起關心差傳。

(3) 關懷宣教士

當宣教士開始踏足工場,是很需要後方的教會去代禱、關懷並支援的。教 會可以在宣教士出工場前,為他籌組一個「差關小組」,委身每個月聚會一次 ,一起接受一些差傳教育,例如:看一些差傳短片、一起閱讀一本差傳書籍, 然後一起為該宣教士禱告。除了每月相聚一起為宣教士祈禱外,差關組員要委 身在平日常常為宣教士禱告,尤其當宣教士遇到特別需要時,更需要差關小組 貼身的關懷與代禱。此外,差關小組可以關心宣教士年長的父母親,特別在他 們患病時,可前往探望,使宣教士可以放心在前方服侍。

教會宜在恒常的祈禱會中,每次都提出為宣教士禱告,更可組織短宣隊, 定期探訪宣教士,甚或具體支援他們的事工,例如:在工場舉辦營會或兒童夏 令聖經班、提供醫療服務等。教牧、差傳部部員或執事,也可以探訪宣教士, 尤其在創啟地區服侍的,工場未必方便接待短宣隊,但教牧實地探訪,了解宣 教士的實況及面對的難處,作出關懷,會給予宣教士很大的支援。從筆者的經 驗中,發覺宣教士在工場第一年的適應挑戰最大,若教牧能給予支持與鼓勵, 甚至探訪,會加強宣教士適應的動力。

結語

林安國牧師在《差傳之道》一書中這樣說:「教會是普世差傳上的主角, 而差會是教會的僕人…教會負責差派人力、經濟支援、人手支援、禱告支援和 關懷支援;而差會則負責牧養關懷、訓練輔導、團隊同工、工場發展和行政管 理」 2 教會、差會與宣教士各有其職責,若三個單位都能忠心負起他們的職責, 攜手遵行大使命,深信神必大大祝福及使用!


主題文章

從教會來的支援行動 — A.C.T.S.

成為宣教士後,曾多次被問到:「我們可以如何關心/支持你?」或「你想我們如何關 心/支持你?」說實話,我真的不懂回答。不是不知道要做些甚麼,我可以簡單回應說 :「奉獻給宣教士、為宣教士禱告、差派短宣隊探訪、在特別日子送上精心小禮物等。」 這全都是表達關懷及支持的行動。正如林培樂(Neal Pirolo)在他的著作《差與傳 》(Serving as Senders)提出,宣教士至少需要以下六種支持:心靈支持、後勤支持、經 濟支持、禱告支持、溝通支持及回國支持。因此,上述行動都可以成為支持宣教士的方式 。不過,若要讓這些行動能達到真實支援宣教士的效果,我認為以下元素是不可缺少的。

真誠的關係(Authentic Relationship)

曾聽過在前方的宣教同工「投訴」後方教會要求他們交「業績報告」,也聽過甚至有 宣教士因「業績」不佳而被停止相關的奉獻支持。當然,在後方的教會也會「抱怨」宣教 士常在分享時提及籌款。當我回望在工場的這七年,深深體會能與後方教會建立一段真誠 關係真的很重要。

巴尼特(Betty Barnett)在Friend Raising一書提出,「與其說fund raising(籌款)是宣 教士的重要職責,不如說成friend raising(建立關係)更為優先。意思是,宣教士在宣教 工場努力傳福音之餘,也要顧到與後方支持者的關係,而這關係不僅僅是奉獻金錢的關係 ,還要在友誼上有來有往。」當宣教士與後方教會的溝通及認識不斷增加後,後方教會會 更認識所支援的宣教士的特質、強弱等,慢慢會更清楚應以甚麼方式表達他們的關心及支 持。因著這份真誠的關係,宣教士也能體會不同支援方式背後那顆關懷的心!

溝通(Communication)

在教會支援宣教士的過程中,教牧往往是第一位與宣教士聯繫的人,而教牧對宣教士 的認識及認同也會影響會眾對宣教士的支援。不過,若要有更健康穩定的支援與溝通,教 會需要建立一個有教牧及信徒領袖的宣教小組。這樣,即使教牧在崗位上有任何變動,相 關的服事也不會即時斷絕。目前與我同行的三間教會,除教牧之外,也有專門與我聯繫的 差傳小組成員,他們會定時與我聯繫,了解工場的情況及我的需要。在定期的聯繫中,弟 兄姊妹的差傳心也能被建立起來。

我的差遣教會成立了泰國工場小組,弟兄姊妹每月舉行一次工場祈禱會。每兩或三個 月,我也會透過網絡通訊工具參與祈禱會,與後方的他們一起唱詩、分享及祈禱。近年, 我也利用WhatsApps定期更新代禱消息,最近在工場舉辨了一個為期八天的青少年營會, 我如常透過WhatsApps邀請後方在祈禱中記念,有些弟兄姊妹也送上錄音祈禱給我,當營 會結束後,我會讓他們知道參加者的情況及需要,例如:有青少年決志、有作組長的表示 願意更委身事奉等,當然更會邀請他們繼續為這些回應的生命禱告守望。透過這些溝通, 可讓身處後方的弟兄姊妹體會如何藉禱告與前方的宣教士一起同工。

曾收到一位曾到訪工場的姊妹告訴我她病了,希望我能為她禱告,當晚剛好在村子裡 有家庭祈禱會,我便回應她:「多謝你告訴我。在祈禱中記念你。今晚有家庭祈禱會,弟 兄姊妹也會一起為你祈禱。」她再回應我:「很感恩,因有您和弟兄姊妹一齊祈禱。謝謝 。」因著溝通,在後方的弟兄姊妹體會與前方一起同行。

信任(Trust)

有一天,英國海外傳道會的負責人傅安德語重心長地說:「我看到印度有『金礦』待 採,但是深入地心。我要問『誰敢去探索?』」克裏威廉回答說:「我敢下去,但是請你 們牢記:『要握緊繩子!』」傅安德就成為了在後方握緊繩子的人,成為克裏威廉前往印 度宣教最大的後援。

後方教會就是這位握緊繩子的人。前方的宣教士需要信任教會握緊這繩子。這是為要 守護他,而不是約束他。作為後方教會,雖然看不見前方的具體情況,但她要相信藉著這 條繩子, 她正是與前方的宣教士一起作戰。因此,對我來就,後方教會不單是我的支持 者(supporter),更是我的同行者(partner)。在這同行的支援關係中,我們需要彼此信任 。記得在第二個宣教任期中,我面對著工場上人際關係的張力,剛好差遣教會的短宣隊來 到工場,帶隊的牧者不但能夠明白我的狀況,且很清楚自己作為後方教會的角色與職責。 在這次事件中,他並沒有插手做些甚麼,而只是聽了我的分享後,給了一些意見及鼓勵, 並為我祈禱。他對我的信任,令我更有力量去面對那些張力。感謝主,最後事件也得到處理。

具體的支援(Supports)

在這份真誠的關係、恆常的溝通及彼此的信任當中,過去七年,我曾接受過後方不同方式的支援。記得在工場第一年,當收到父親病危的消息,我趕快買機票回港。後方的弟兄姊妹主動到機場接機,然後直接送我到醫院。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來自短宣隊的支援,他們都願意配搭工場事工的發展而安排相關的 服事。令我最驚訝的是,有弟兄姊妹特意從香港帶來我至愛的菠蘿飽給我!而當我仍住在 阿卡村服事的那段日子,外出的機會不多,短宣隊往往在回港前一天主動提出安排與我一 起到城市,找個地方一起分享、祈禱、遊玩(not only “pray”, but also “play”)。

在述職期間,弟兄姊妹會向我主動介紹退修好去處,並為我安排退修的機會。教會負 責宣教的牧者夫婦也主動與我約談(debriefing),彼此有美好的相交。在最近一次的述職 ,我在火車站巧遇教會一位小二生,當她知道我就是她在祈禱中記念的某位宣教士時,她 臉上的喜悅實在叫我難忘,而在與她短短的交談中,我更驚訝她竟然可以說出教會差出的 宣教士的名字及服事的地方呢!對宣教士來說,後方教會繼續努力幫助會眾更深認識關於 宣教的各樣事情,亦是支援宣教士的重要具體表現。當然,還有恆常的支援行動:奉獻、 禱告、特別日子(如生日、聖誕節)送上小禮物等。

結語

目前在宣教路上與我同行的教會有三間:大埔浸信會、培正道浸信會、以馬內利浸信 會。我認識這三間教會的日子長短不一,彼此合作的機會也有多有少。我感謝她們願意付 出「時間」彼此認識,給予「機會」彼此磨合,當然不可少的是那顆「真心」。能與她們 在宣教路上同行學習,是天父給我的福氣!


教會如何支持差傳

主題文章

按馬太福音廿八16-20,主耶穌基督吩咐的大使命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而這個大 使命是交付「教會」去執行及完成。當主把大使命交付教會時,祂更應許與教會同在, 直到世界的末了。言下之意,主不單把大使命交託給教會,也要帶領教會去完成大使命 ,也就是馬太福音廿四14所指:「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 才來到」。究竟升天後的主是如何帶領教會去完成大使命呢?參考使徒行傳一8,祂說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 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主在此讓我們看見,祂要藉著聖靈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 。

三一神聖父、聖子、聖靈都是同榮同尊,我們參考約翰福音二十21-23,見到三一神在 救恩工作上彼此分工:父是差者,子是成就救恩的執行者,聖靈是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 的支援者。聖靈來了,在三方面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分述如下:

1. 帶領教會進入真理

教會要參與大使命,必須維護真理、持守真理及傳揚真理。我們相信1517年宗 教改革帶給今天教會在支持差傳工作上要留意的三大要點,都有神的美意在其中:

1.1 回到聖經去
1.2 因信稱義
1.3 信徒皆祭司

簡言之,就是教會基於聖經,動員所有基督徒擕手合作,在世界各地傳揚純正 的救恩真理。

教會回應大使命,向普世傳純正的福音,會面對教會內外別異教派的衝擊。這 些教派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除了聖經另有經典,傳揚不合聖經的道理。久而久之 ,世人在不懂何謂真理的時候,誤以此等教派的信仰為信的內容,走錯了救恩的方 向。

2. 將豐盛生命賜給教會

教會不單傳揚聖經的真理,也要基於聖經的真理,在世人面前活出豐盛的生命 ,見證信徒是已經與主耶穌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保羅 在加拉太書五22-23給我們關於聖靈賜豐盛生命的教導:「聖靈所賜的果子就是仁愛 、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正合乎耶穌基督在約 翰福音十10所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為此,教會在回應大使命的時候,需要基於聖經的真理去造就信徒,幫助他們 建立豐盛的生命,並以這屬靈生命一方面榮耀主,另一方面在世人面前為主作見證 。

3. 將屬靈恩賜分給教會

參考有關聖靈與恩賜的經文,例如哥林多前書十二4-31,可以發現,聖靈分給教 會弟兄姊妹各樣恩賜,是要讓他們彼此配搭,並朝著完成大使命的目標進發。

若問,聖靈賜給教會不同恩賜是如何可以完成大使命呢?在回答這問題之先, 或許我們可先看看,教會歷世歷代的基督徒是如何完成大使命的。從以下三個問題 ,可以看見聖靈分配恩賜為要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的重要性。

3.1 教會可怎樣把聖經的真理傳揚出去,讓各族各方各民各國都明白神的救恩呢?

屬於耶穌基督的教會雖然有不同宗派,但將所有宗派合起來成為屬於基督的身 體(教會)就只得一個。保羅亦指出身體上的肢體是互為肢體的。為此,真理的聖 靈在歷世歷代把翻譯聖經的恩賜賜給了不同宗派的弟兄姊妹,以致今天可以有不同 民族、語言的聖經譯本,供教會傳揚福音的時候使用。

3.2 教會可怎樣訓練工人去牧養及宣教呢?

當然,大型的教會可以自己成立神學院去訓練牧養及宣教的工人,但起初也是 聖靈從不同宗派的弟兄姊妹中呼召提供神學訓練的工人,給他們有訓練教會弟兄姊 妹的恩賜,以致今天可以有不少教牧同工去牧養神的群羊,並且教會可以差派不少 宣教士到禾場上為主作見證,收取主的莊稼。

結語

從上述的分享,希望大家留意到,聖靈把不同恩賜分給各宗派的弟兄姊妹,好聚集 他們成立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的福音機構,就如聖經翻譯的福音機構、訓練神國度事奉 工人的神學院、差派宣教士收主莊稼的差會等;我們也知道,各福音機構、差會、宣教 士都是向教會及主內弟兄姊妹籌募經費去維持有關運作的 — 參看約翰三書,使徒約翰 指出作客旅的弟兄(其中也可指今天幫助教會完成大使命,在差會、神學院、聖經翻譯 等福音機構事奉的弟兄姊妹),他們向外邦人(或未歸信三一神的人)一無所取,維持 生活所需都只得依靠教會或弟兄姊妹的供應。

但願教會在支持差傳的工作上,明白到差會的宣教士與後防同工都是靠福音養生的 ,這也是神所命定的。請各教會弟兄姊妹在記念本地參與同文化福音工作的同工的同時 ,也記念、支持參與跨地域及跨文化福音工作的宣教士、同工的生活需要,好叫他們可 以無後顧之憂,在主面前與各弟兄姊妹一同回應大使命。


情繫神州—奔向骨肉之親章

我也走過邊疆路(11) — 艱難的支教人生

初認識小Y在一家餐廳,他個子不高,很精瘦,皮膚黝黑。在自我介紹中得知,他在 邊疆高原上的一個小縣城支教,這不由得讓我肅然起敬。

縣城座落在莽莽的喀喇崑崙山脈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處於冰 雪期,到了夏天又常常遇到泥石流,阻礙交通。縣城緊鄰國界,地理位置的偏遠,道路交 通的不順暢,使得國家對縣城的政策重點乃維護穩定,在經濟發展上比較落後。

地區的繁榮與當地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縣城目前的教育狀況就是,許多老師不願去那 兒,因為外部條件實在艱苦,飲食、氣候、物質條件任何一樣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個極 大的挑戰。現在的人已經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環境,寧願用慾望去充填自己的幻想。可是, 還是有人飽含熱情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灑下自己豐饒的生命。

這是使命的驅使。使命,是人生的支點。有使命的人是不一樣的。

在高原支教的兩年中,他走訪很多深山裡的家庭,跟孩子們吃住一起。在不同文化的 環境中居住,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飲食。饢和茶是亙古不變的飲食,饢是硬得掰也掰不開, 足以拿在手上當武器的那種,在茶裡蘸一下泡軟了才能下嚥。有時孩子家長看到老師來家 訪,而且是個漢人老師,特別的感動,就為老師準備家裡最好的飯食 — 羊肉餃子。熱騰騰 的餃子一放進嘴裡時有想吐的感覺,餃子是半生不熟的,因為高海拔的沸點通常只有80℃ 左右。卻不能當著人的面吐出來,那是極不禮貌,只能硬吞。

在小Y的分享中,他常提到一個字,就是「孤獨」!在一個幾乎沒有手機信號且時常 斷電的「石器時代」,現代人如何生存?他每次想和外界聯繫就得跑到很遠的電線桿下, 只有那裡才有一格手機信號,那是他和外界唯一的聯絡方式。

他為甚麼要這樣做呢?我想,是為了一份不渝的愛與託付。

雄壯的豪言往往有悲壯的結局,平凡的耕耘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一粒麥子不落在 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犧牲與捨己,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甚麼是偉大的事?偉大的事是無數平凡的事累積起來的。

你願意和我們一起投身到這些平凡的事中去嗎?

編註:

支教: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項目,走基層到偏遠貧困鄕村作教育支援的工作。

小Y背景:家庭教會長大,因著一個草原的異夢,在2012-2014年在高原上找到夢中的草原,從此委 身去愛高原的民族。


i宣

你在傳甚麼福音?傳統佈道口號的反思

宣教不等同於傳福音,但傳福音卻是宣教工作的一個主要部分。基督教所做的工作,無論是醫療、教育或社區發展,假如少了福音,就與世上的慈善事業沒有甚麼不同。任何一種形式的宣教工作,都必須將人帶到耶穌基督的福音裡。可是,到底甚麼是傳福音?我們又在傳甚麼福音?生活在這個追求速食文化的時代中,福音被濃縮和簡化為各種可以即時使用的材料,方便傳福音者掌握。這些工具無疑幫助了很多基督徒,讓他們無需自己從全本聖經去整理出一個簡明的福音論述,便能清楚明白地講給未信者聽。筆者擔心的是,信徒掌握了這些方式和內容之後,會以為那就是全部的福音!不但如此,為了與佈道對象切入福音話題,編寫者都為這些工具設計了一些方法,一般信徒往往會因此忽略了福音的全貌,放錯了焦點。

本文不是針對任何一種形式的佈道法,而是針對一些普遍卻極度片面的福音觀來做出反思,期待藉此引導讀者思考宣教使命的真意。

信主是「為了」得永生嗎?

「信耶穌得永生」是最常見的傳福音口號,這口號不單說在基督徒口裡,也常出現在教會建築物、布條及福音車的標語上,好讓未信的人容易看見。可見,這一句話是絕大部分教會對「福音」的總結。筆者相信這個標語出自大家對全本聖經最為人熟悉的經文 —約翰福音三章16節。一般讀者對這標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信耶穌是為了得到永生」,至於何謂「永生」,從很多信徒口中可以聽出來,其意義不過是「信耶穌死後可以上天堂」罷了。無論是「信耶穌得永生」或「信耶穌可以上天堂」都不會違背聖經的教導,問題是,這是福音的重點嗎?這應該成為人信福音的目的嗎?要探索福音的原貌,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看初代教會的使徒們傳甚麼樣的福音,其中使徒行傳所記載的講章就是最重要的資源。很明顯的,從使徒行傳看,第一代的使徒們所傳的福音幾乎完全沒有提到上天堂。向猶太會眾所講的講章,重點在於指出耶穌藉著死和復活已經證明祂就是彌賽亞(參二36,三18,十42-43等),向外邦會眾所講的講章,重點則在於指出創造宇宙萬有的神才是獨一真神,祂向世人顯明祂自己和祂的恩惠(十七22-31),而無論甚麼對象,至終就是要人悔改、離開罪惡,歸向真神。

從宏觀角度看救恩亦是如此。神創造萬有,並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應當敬拜神、順服神,並按照祂的旨意去管理其他受造界。然而,人卻悖逆、墮落,以致與神隔絕,死進入了世界。神藉著耶穌基督的降世、受死和復活成就了救恩,祂願意白白接納我們這些原先背叛祂的人,又賜給我們新生命,使我們能恢復原初受造的形象和榮耀,最後得著永生。換言之,「得永生」不應該是人歸信的目的,而是其必然的結果。我們歸信,是因為我們認定神才是獨一真神,人應該來敬拜祂、按照他的旨意生活,而我們之所以有資格,是因為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那些選擇靠著神的恩典來敬拜神的人,就得永生,死後也必然「上天堂」(永遠與神同在)。反之,人若純粹是為瞭解決來生的問題而歸信,卻不願意來敬拜神,聖經可沒說這樣的人會得永生!

單單「信」就夠了嗎?

「信」無疑是基督福音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我們相信唯獨信心能夠使一個人得救。耶穌剛出來傳道的時候,呼籲人悔改、信福音(可一15)。約翰表明寫福音書的目的就是要讀者信耶穌是基督(約廿31),信的人就可以成為神的兒女(約一12)。保羅也強調,福音中顯明之神的義是徹頭徹


編者的話

各位宣教同道、弟兄姊妹、讀者們平安!

宣教士皆由教會而出,教會在實踐主耶穌所頒「去使萬民作祂門徒」這大 使命中的角色,自然無可取代。然而,教會在「如何支持差傳」上,不論是教 育會眾、傳遞異象、栽培與差派宣教士、經濟支持與關懷宣教士等方面,總有 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參考林安國牧師在〈一千畝禾田的悲哀〉一文中的描繪 ,現實的景況就像,世界這1000畝的廣大果園到處都是熟透的果子,卻始終甚 缺摘果子的工人,1000名獲聘的工人中,有900人只參與非直接收割的支援性 工作(這固然包括了筆者),94人選擇在近處的80畝地集中工作,只剩6人不 成比例地跑到較遠較困難的920畝地去,結果很多果子便熟透落地腐爛(見《 華傳》雙月刊第9期)(下一期雙月刊的主題是教會在「培育弟兄姊妹宣教生命 」方面的挑戰)。

今期雙月刊先有林牧師寫的〈神在非洲為華人宣教開了大門〉,他從七方 面,輔以圖片,分享最近一次到訪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烏干達時的所見所 感,雖眼見機會處處,文章末不免也滲著缺乏工人的無奈,最後便再次向教會 弟兄姊妹發出挑戰。

主題文章方面,其中三位作者是來自香港三所十分支持差傳的教會的牧者 以及被差出的宣教士,分享到他們教會具體以甚麼形式支持差傳,或支持關懷 宣教士,當中有很多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過,選這三所教會並不表示他 們有甚麼特別的代表性,也不表示他們一定是做得最好的,甚至大家可能還會 說:這一點,我的教會也有做啊。不過,藉著他們的分享,我們可以看見,教 會領袖深切明白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完成神的普世福音計劃,這一點十 分重要,影響著教會有多努力去推動差傳。畢竟,他們都是在嘗試按照自己獲 分配的銀子,不論數目多少,朝著這存在目的忠心地做到最好。

見微可知著,其中宣教士分享到,竟有訪宣隊隊員老遠從香港帶來宣教士 最愛吃的菠蘿飽!教會對差傳有真實的支持,才有這樣「貼心」的行動。 另一篇主題文章〈教會如何支持差傳〉提醒我們,教會之所以能夠承擔得 到神的福音計劃,是因有主的同在,祂要親自帶領教會去完成使命,並且有聖 靈這信實、大能的支援者幫助教會去完成使命。

最後,盼望我們都可以擁有超越「四牆」的視野,有「寶座宏觀」,看見 世界真實的景況,按照神帶領的形式,一起去回應神的愛,參與支持差傳!

主內

蔡忠偉

謹上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