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2020年,重整價值觀的一年
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彷彿叫全世界都停頓下來,世人也因此要去重整什麼是生命的優先價值?當大家都認為健康比一切經濟活動更重要而留在家中時,美國人權運動卻因一位非洲裔男子在白人警察的膝下被壓死而爆發起來。這人權運動甚至席捲全球許多國家。群眾意識到社會公義原來比健康更重要。故此,他們不怕在群眾中可能帶來病毒交叉感染的危險,也要投入抗議的行列。我們從新聞報道上看見,有不同種族和年齡的人參與在其中,但大多數的抗議者都是年輕人。這現象跟香港過去一年所發生的社會運動也很相似。很多年輕的示威者,不怕付出社會經濟代價和生命可能面對的威脅,也要去抗議社會的不公義問題,因為他們覺得社會公義比一切更重要。這實在是上帝創造人類,給予人類的特質。按著神形象所造的人類,不會只為生存而活,他們會為一個更崇高的「理想或信念」而活。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所謂的「理想或信念」是何等的「不切實際」。但原來,這些「不切實際」,才是人生命最終不可缺少的要素。
年輕人對真理的渴求是認真和誠懇的。他們不一定往教會去尋找真理。千禧年一代的年輕人喜歡在網上去尋找真理,而且也很敏感假冒為善的言語和手法。他們特別留意那些傳講真理的人,是否能把真理活出來。在歐美教會的一項調查中,很不幸的,有6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最近一次在自己的教會聚會中,並沒有得到什麼關於上帝或信仰的新領受。再加上現在教會停止了實體聚會,很多信徒不一定參加自己教會的網上崇拜,而改去參加其他教會的網上聚會。相信日後疫情放寬時,很多年輕的網上遊民(遊牧民族)也許會在網上四處尋覓真理食物。這現象將會構成許多堂會和福音機構的經濟壓力。因此,2020年也應是教會需重新檢討,重整事工的優先次序。馬太福音兩次提及主耶穌教導他的門徒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太9:13,12:7)今天,教會不是要「求存」或「維穩」,而是要回到聖經去看上帝對衪選民的真正心意,和主耶穌所留給教會唯一的大使命,作為事工優先的檢討。到底教會今天有沒有真正使萬民,成為衪在地上有素質和生命影響力的門徒,叫萬國都因他們得福?
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聖經所默示的話,都是關於人類存活的「實際需要」或優先需要。意思就是如果沒有了這些必要的信念,人類的存活遲早出現嚴重的問題。這些人類實際需要的理念絕不複雜。正如上帝透過彌迦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又如主耶穌把一切繁複的律法簡化成:「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 : 37-39)換句話說,人活著如果沒有與上帝和好的關係便「不切實際」。再者,人活著如果沒有公義、憐憫和關顧別人的好處,也是不切實際,並會引發出嚴重不公義的社會和國家問題。
聖經帶給人類另外一個實際的需要就是「盼望」。當社會經濟繁榮,人人生活暢適美好的時候,盼望便變成陳詞濫調的言語。只有當人面對社會動盪不安,生活前途未卜,盼望才會真正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聖經所強調的盼望,不是只期盼於「明天會更好」或「守得雲開見月明」這一類自我勵勉的意志宣言。我們的盼望乃是在於神話語的應許。這種盼望特別是在環境完全失控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更大的果效:「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7-18)這種因上帝為樂的盼望才是聖經所強調人所不可缺少的「實際需要」。因為神是掌管歷史的主宰。衪在聖經中的一切預言和後來在歷史中所成就的應許,都是為了要留給人類一個盼望的確據,好叫我們在患難中仍然選擇因跟隨效法主耶穌而來的喜樂。
聖經所強調這種「實際」的盼望,是因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而誕發出來的生命力量。有傳道人曾經數過在聖經中有關「不要懼怕」的字句曾出現過365次,彷彿上帝要供給我們每天一個「不要懼怕」的應許。我們可以不要懼怕因為神應許祂必與我們同在。「……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8:37-39)懼怕和憂慮不單只是一種不相信神同在的表現,它更是破壞我們身心靈健康的最大敵人。所以詩人大衛提醒自己:「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16:8-9)在此我勉勵在前後防的親愛同工們,學習這種經常察覺神同在 (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的靈命操練。不要懼怕。相信神的應許,祂必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