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從華民到萬民

最近有機會到中東,探訪一批在當地學習阿拉伯語的中國宣教士。這些主內同工,帶着幼小的孩童或剛出生的兒女,在異地缺乏生活資源下,一邊學習語言文化,一邊參與在難民中的跨文化服侍。我不單欣賞他們的擺上,更敬佩他們堅忍毅力,在不同文化衝擊中的服侍!這些從中國派出的首批宣教士,實在任重道遠,因為他們將會是以後成千上萬,從中國進入10/40之窗服侍的宣教士的開路先鋒。他們的血汗和走過的艱辛道路,都不會白費,將會成為後繼之人的榜樣和祝福。請大家為這些同工們禱告,好叫他們繼續努力,完成上帝的托付。

其實從創世記開始,上帝已經把萬民託付給我們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他從上而來的祝福必須與萬民連接。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神祝福亞伯拉罕的同時,也要求他必須成爲萬國的祝福。

詩篇67篇的作者也強調我們求褔的原委應該是為了叫萬民得到屬天的好處,好讓列邦都來敬拜和榮耀神。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啊,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詩67:1-3)

當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也強調門徒不要效法外邦人,不斷爲自己的需要祈求,而是應該爲神的名在萬邦被尊崇作爲禱告的優先。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 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

當然,主耶穌留下給我們唯一的大使命也少不了提到,我們要在每天的生活中,使萬民作主耶穌的門徒,就是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主耶穌所吩咐我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祂就應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馬可更特別引述耶穌在大使命裡的吩咐,要把福音傳給「凡受造的」,就是包括一切猶太人看為好像貓狗一樣不潔淨的外邦人。主耶穌又對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可16:15)這表示萬民經常都在三位一體的神心中。

神的羔羊,主耶穌期望祂的教會能完成祂自創世以來的天國夢,就是神讓使徒約翰所看見將來在天家的一個美景: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 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啓7:9-10)神等待將來祂在各國各族各方所拯救出來的子民,都來到祂的寶坐前享受與祂同在的榮耀。

我們明白,中國人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單一文化的社會中,所以會影響他們對學習外語或異文化的困難。又因中國近代受外族入侵的傷痛歷史,不多不少會對異族有所保留或恐懼。海外華人雖然大部分都可講當地語言,但仍然會有一種民族主義所構成的排外情緒,不容易投入當地文化或群體中。更別説主動進入別的國家,去成為其他民族的祝福。

但作為基督裡新造的人,我們是否應該有所突破呢?若主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那麼我們這些有主的靈住在我們裡面的人,豈不應採用祂的方法、態度、視野和思想去服侍萬民嗎?若主耶穌是第一位宣教士(約1:14),也就表示祂是一位宣教的神(Missio Dei),那麼我們屬衪的子民豈不都應該是宣教的人嗎?正如使徒彼得提醒我們説:「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我們屬神的子民絶對沒有藉口去否定我們對萬民的福音使命和責任,向萬國萬民宣揚神的美德和榮耀!

華人教會雖然過去在跨文化的宣教發展進度上很緩慢,但是宣教的神沒有停止感動和帶領。現在看見一批又一批的宣教同工,從中國和世界各地被差入未得之民中間,心中實在充滿感恩。感謝差傳的主,讓華人教會能夠參與祂普世的救恩計劃。

華傳資深導師林安國牧師經常提醒眾同工,現在就是時候,我們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在萬民的福音工作上。從華民到萬民,絕對是華人教會推動差傳的必要方向。我們願意竭力扶助更多新一代的宣教同工,到工場去體驗和學習跨文化宣教事工。林安國牧師已經特別爲將來一些有恩賜和宣教負擔的年青同工,籌備了實習基金,好讓他們可以盡早入工場,尋求神的引導。讓我們爲這目標同心禱告。祈求神興起更多年青人投身宣教,更盼望基督徒家長和教會領袖,支持他們的子女和弟兄姐妹,參與上帝在普世的宣教大業。阿們。


主題文章

大使命的大時代——從「國度宣教」探討教會存在的意義與使命

神正在做「一件大事」

神正在做「一件大事」。目前在全世界興起的全球化、移民潮、留學潮,背後是神正在興起普世宣教的浪潮。如同2000多年前整個羅馬帝國人口的搬遷,從人的角度來看是凱撒大帝在做人口普查(路加2:1-3),但是從屬靈的眼光來看,真正的目的卻是要成就至高神的旨意,讓主耶穌降生伯利恆(馬太2:4-6)。此外,神正在「華人」當中做一件大事。「神蹟」的意思就是「神的作為」。如今,復興的火在普世華人間燃燒。1940年代的北美查經班興起,並發展成教會;50年代,中國教會復興;一直到90年代,中國學人大批湧入北美查經班和教會。很顯然的,神正在華人當中做一件大事。不但如此,今天,神正在「普世的華人」當中做一件大事。復興的火正向普世的華人燃燒,包括歐洲和澳洲華人教會的復興。如今大批華人新移民在歐洲及澳洲各個國家地區湧入教會。感謝神,筆者全家過去有機會在非洲肯亞參與跨文化事工十年的時間。在肯亞服事時,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肯亞每天都有普通話的廣播,教導當地人學普通話。甚至我們去買菜時,當地的非洲人看到我們就用普通話喊叫說:「冬瓜、西瓜,甜!」

如今,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表面上看是人在做事其實是神在預備華人投入普世宣教並且在世界各地為華人教會鋪上傳福音的「友誼公路」

此外,近二十年來在許多回教地區及國家有大批大批的穆斯林信主,這種現象被稱為「圈內人運動」(Insider Movement)4。當中信主的人數可能遠遠超過過去一千多年來穆斯林信主的人數。原因呢?是因為宣教士的事奉果效嗎?他們當中的確是有宣教士為主忠心事奉,甚至捨命擺上;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主耶穌自己用異象和異夢向這些穆斯林顯現,並引導他們向已經信主的人更清楚了解基督教的信仰。這就好像使徒行傳第九章所記載的,主耶穌一方面在異象用大光向掃羅顯現,另一方面主又在異象中向亞拿尼亞顯現,要他去幫助掃羅(徒9:1-12)。近年來,有國際差會將這些大批穆斯林信主的美好的見證收集起來,記錄成一套專輯稱為「夢境尋真」(More Than Dreams)。相關視頻可在YouTube的平台找到5,「夢境尋真」附英文字幕的DVD也能在使者書房買 到6

因此,從全球化、移民潮、留學潮,到普世華人教會的復興,到大批大批的穆斯林信主,我們可以看到神正在做「一件大事」,而你我今天正活在一個福音大爆炸的大時代!

二.「國度觀」——教會的核心價值

馬太福音1章1節是連結舊約及新約兩大時代的關鍵經文。按著希臘文原文聖經的次序來翻譯,乃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耶穌基督的家譜」。在馬太福音1章1節中,指出有兩條貫穿整本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主題。其中「大衛的子孫」,指的是「國度的金線」;而「亞伯拉罕的後裔」,指的則是「救贖的紅線」7。關於「國度的金線」,創世記清楚地啟示我們,當神在創造人類時,人不但是神在創造的高峰,照著神自己榮耀的形像和樣式照的,神又將祂所創造的萬物交給人管理,要人代理神「『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1:26)。此外,啟示錄也告訴我們,神終極的心意乃是要人回轉到神的國度,並且在祂榮耀的國度中與祂一同執政掌權。這也就是主耶穌所應許的:「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 座上與祂同坐一般」(啟3:21)。

其實「國度觀」(Kingdom Mentality)一直清楚彰顯在主耶穌的服事中。當主耶穌剛剛開始出來傳道服事時,祂就宣告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當主耶穌教導時,登山寶訓講的其實就是「天國的憲章」。而天國的比喻也是祂教導的重點,馬太福音十三章提到主耶穌在事奉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主開始用比喻教導。當門徒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主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太13:11)此外,使徒行傳第一章記載了一個特別的培靈會,講員是剛剛從死裡復活得勝的耶穌基督;聖經又告訴我們,主耶穌「四十天之久向門徒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可惜門徒們不了解主的心意。在復活的主傳講了一系列神國的資訊四十天之後,門徒們居然還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的國度』就在這時候嗎?」(徒1:6)今天教會的事奉也是如此,我們若是沒有建立正確的「國度觀」,那麼我們的事奉就很容易淪為「本位主義」(Silo Mentality),甚至「山頭主義」的事奉。而我們的禱告也不過是「自我中心」的禱告,所求的總是「我的」工作、「我的」兒女,最多不過是「我的」教會,卻缺乏「國度的胸懷」,從神的眼光看世界。若是如此,就太可惜,也太虧負神了。

此外,在教會的應用上,你我也當思想我們所事奉教會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s)到底是什麼?我們教會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國度觀」 呢,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本位主義」,甚至「宗派主義」?如果你我教會的 「核心價值」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國度觀,很好!那麼我們展現在教會「年度預算」 (Annual Budget)及「行事曆」(Calendar)的事工「優先次序」(Priority)是否反 應出我們教會的「國度觀」呢?

三.「國度宣教」——教會的偉大使命

「國度宣教」乃是復活主託付給教會的偉大使命。主的吩咐很清楚,就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28:19)。換句話說,「國度宣教」乃是主託付教會,將福音傳給「萬國萬民」的使命。其實「大使命」的教導,不只出現在馬太福音28章18-20節,在四本福音書及使徒行傳中主耶穌在復活之後都有清楚的託付(參馬可16:15,路加24:46-48,約翰20:21,使徒1:8)。注意到在約翰福音的記載中,主耶穌告訴門徒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20:21)那麼父是「怎樣差遣」了主?主又是怎麼實踐父神的託付呢?主的榜樣乃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1:14)。「道成肉身」(Incarnation)乃是跨文化宣教最好榜樣與原則。主耶穌從一位無限的神,卻成為一個有限的人,還有什麼文化的跨越比這更大的?不但如此,聖經又告訴我們:「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不但如此,主耶穌對非猶太人的事工也是我們美好的榜樣。當時的猶太人都鄙視撒馬利亞人,又唯恐玷污自己。出門旅行時,總是刻意繞道撒馬利亞。主耶穌卻「『必須』經過撒馬利亞」(約4:4),為的是將「永生的活水」,也就是將「福音」傳給一個連撒馬利亞社會都瞧不起的婦人。此外,在約翰福音中,主耶穌多次提到自己的時候還沒到,可是當腓力帶了好幾個希臘人(也就是外邦人)去見耶穌時,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12:23)也就是說,當外邦人也聽到了主耶穌的福音時,就是主耶穌事工成熟了,主上十字架的時候到了,主為你為我捨命付代價的時候到了!

今天華人的教會又如何看待國度的宣教事工,特別是針對「非華人」的跨文化宣教事工呢?常常在主日崇拜時,我們會一起站立,並一起背誦主所教導的禱告。當我們宣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時(太6:9),我們是否想到經文中的「人」,指的不只是「華人」,而是指「全世界所有的人」,也就是「萬國萬民」(參太28:19;啟5:9)。此外,就如同我們熟悉的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所說的一樣;神當然愛華人,否則全世界不會又這麼多華人。約翰福音3章16節經文中所說的「人」當然包括華人,但不是只有「華人」,而是「全世界所有的人」。因此,當我們想到「普世宣教」時,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普世的華人」,而應該包括「普世的萬國萬民」。

四. 華人國度宣教的國度願景與宏觀策略

接下來我們要一起來探討華人教會當如何參與國度宣教。簡單的說,「國度宣教」的投入不但需要有「國度的心動」(也就是「國度願景」),也需要有「宣教的行動」(也就是「宏觀策略」)。從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的角度來說,「國度願景」所針對乃是「異象」(Vision),「宏觀策略」所針對則是「使命」(Mission)。因此,接下來本文將從「國度願景」及「宏觀策略」的角度來繼續探討。

從國度願景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的普世華人教會具有相當大的實力及潛力來為國度宣教效力。一方面,是因為普世華人在「質」上勤奮努力,在「量」上又人數眾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提到的,聖靈正在普世華人當中作工,帶來普世華人教會的復興。神已經在我們華人身上成就大事,但是我們是否看到神在我們身上的託付與使命呢?

在全球化之前,普世人口的遷移並不明顯,但是卻有兩個民族遍佈全世界,一個是猶太人,另一個就是華人。換句話說,華人教會投入普世宣教還有另一個特別的優勢,就是遍佈全球的華人網絡,也就是「華僑」。過去,我們不認識真神,不知道福音,雖然華人遍佈全球,卻感嘆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在流汗;有月亮的地方,就有華人在流淚」。可是現在不同了,過去兩百年,神差派了許許多多的宣教士來到我們當中,忍受孤單、面臨逼迫、甚至捨命,將神的真愛與真理「活出來」,並且住在我們當中。當我們也將這福音傳給普世的華人,也就是我們的骨肉之親時,有主同在就是天堂,盼望我們都能看到「有月亮的地方,就有華人在禱告;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在宣教」。不但如此,藉著華人遍佈全球的網絡,我們可以看到靈命的翻轉與復興,甚至做到「一個餐廳,一個教會」,及「一個企業,一個教會」的新景象。

感謝神,近年來除了普世華人教會的復興,我們在許多方面也看到神正在招兵買馬。舉例來說,北美的基督使者協會自1983年起,開始在「美東」舉行CMC華人差傳大會(Chinese Mission Convention)8。之後隨著使者協會於2011年的第一屆「美西」華人差傳大會在聖地亞哥舉行9,以及2015年的第一屆「美南」華人差傳大會在休士頓舉行10,使者協會將CMC華人差傳大會的頻率從原來的三年一次,變成年年舉辦。舉辦的地點也從美東,延伸到美西及美南,甚至擴大到歐洲大陸11。此外,主後2015年,也就是三年前起,中國的家庭教會領袖為回應神的恩典及教會的復興與合一,開始發起「宣教中國2030」(Mission China 2030)的宣教運動。他們的異像是要還福音的債,並在主後2030年,從中國差派至少兩萬個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從事跨文化宣教,成為普世的祝福12。自2015年起,過去三年,他們每年舉辦特會,分別在香港、南韓、及泰國舉行。另外,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在1989年,由現任的榮譽院長劉富理牧師本著「為主圖謀大事,搶救百萬靈魂」的精神設立。在2007年為了回應神國度的需要,神學院中文的名字從「台福神學院」調整為「正道福音學院」13。去年(2017年)在現任院長林國亮牧師的帶領下,將神學院定位為「一所有國度宣教使命的神學院」(A Kingdom-Minded,MissionalSeminary)14,同時設立了北美第一個針對培訓華人國度宣教領袖的「跨文化研究」碩士學位(MAICS, Master of Art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15。

結論

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一起思考了神在這個世代的作為,知道神正在作「一件大事」,而且你我正活在一個大使命的大時代當中!然後,我們又一起探討「國度觀」乃是教會的核心價值,以及「國度宣教」乃是教會的偉大使命。最後,我們從華人國度宣教的國度願景與宏觀策略的角度,一起來思考華人教會當如何參與國度宣教。由此看來,神不但正在招兵買馬,也正在調兵遣將。主要用你,也要用你的教會,使你我成為萬國萬民的祝福!你是否願意回應神的呼召,進一步委身大使命,接受更好的神學裝備,投入國度宣教的行列,成為主「良善、忠心的僕人」(參馬太25:21)呢?

大使命的大時代,需要更多有國度觀的領袖!過去兩百年,神差派了成千上萬愛神愛人的宣教士來到我們當中,成為美麗的雲彩圍繞著我們。直到今日,仍有許多西人及韓國的宣教士在我們當中,其中還包括中國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及戴家的五代人在華人當中對主忠心的服事,如戴德生的第五代子孫,戴繼宗牧師。如今,是華人起來,還福音的債的時候到了。回應神在以賽亞書第六章的呼召,主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又回應戴紹曾牧師,將近五十年前(1971年),針對華人教會及國度宣教的挑戰,呼籲說:「中國人,您在哪 裡?」16盼望你我都能憑信心,像先知以賽亞一樣回應神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參以賽亞6:8)


"作者曾在北美牧會,全家曾在非洲委身跨文化宣教十年。
現專注於國度跨文化宣教動員,並任教於北美神學院,
擔任宣教學、教牧學及領導學的教導與服事。"


  1. 參北京人網站: https://www.thebeijinger.com/blog/2017/12/22/70-million-approximate-number-practicingchristians-china-today
  2. 參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_by_country
  3. 參The Christian Post網站: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china-largest-christian-population-world-200-million-believers-despite-crackdown-166718/
  4. 「圈內人運動」(Insider Movement),參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ider_movement
  5. 「夢境尋真」(More Than Dreams)的視頻,參YouTube網站: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XCOmC-4CD0aQUU25R0tg
  6. 「夢境尋真」(More Than Dreams)附英文字幕DVD的購買,參使者書房:http://afcresources.org/contents/zh-cn/p550.html如今,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表面上看是人在做事其實是神在預備華人投入普世宣教並且在世界各地為華人教會鋪上傳福音的「友誼公路」
  7. 賴若瀚牧師。《聖經的合一性》。美國加州:海外神學院,2000年,暑期班。
  8. 參基督使者協會網站:https://www.afcinc.org/en-us/mission/aboutcmc.aspx
  9. 參第一屆美西華人差傳大會閉幕典禮演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cZhbXu4kA
  10. 參角聲網站:http://cchc-herald.org/us/?page_id=33182
  11. 參基督使者協會網站:https://www.afcinc.org/en-us/mission/aboutcmc.aspx
  12. 關於「宣教中國2030」(Mission China 2030)宣教運動的異象與緣起,參: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january-february/made-in-china-next-mass-missionary-movement.html
  13. 關於正道神學院的成立回顧與未來展望,參: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Lau/Lau,Hli/talk/Logos-es/2007.09.05.htm
  14. 參正道神學院院訓,院長林國亮牧師的2017年度主題:https://www.les.edu/blog/2017/07/25/spring-newsletter/
  15. 近年來,隨著創啟國家(Creative Access Nations)的福音需要,許多主流神學院都紛紛將「宣教」主修,改名為「跨文化研究」;如;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https://www.fuller.edu/master-of-arts-intercultural-studies/
  16. 參中華福音神學院院訓,院長戴紹曾牧師所發表的一篇呼籲,原名為「誠懇的剖白——向中國教會」;《生命季刊》第49期轉載:https://www.cclifefl.org/View/Article/1070

主題文章

跨文化宣教——不能妥協的核心價值

「從華民到萬民」,再次提醒我們跨文化宣教的必要性。全世界不同華人教會的聚會中,所唱的詩歌充滿著「跨文化宣教」的歌詞:「萬主萬民,齊聲讚美萬主聖名」,「全地都要敬拜祢」,「祢的榮耀遍滿全地」。在不同教會的會堂裡,我們常可以看到「直到地極」的海報。不管是在北美,中國,或是亞洲華人的教會裡,我們正在見證跨文化宣教運動開始興起。在現今「華民」已遍佈世界各地的情形下,我們不會忘記這骨肉之情福音的需要。但是我們也清楚知道,從華民到萬民的宣教策略是必要的,因為這是耶穌大使命裡很清楚的命令——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現在華人跨文化宣教事工大部分把資源放在推動與動員。這當然是一個宣教運動剛開始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是當這個運動開始成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更多的精神,人力,資源放在實際宣教工場上的宣教策略。我們常常聽到數據統計,華人跨文化宣教士的折損率相當高。希望這樣的統計也能夠再次提醒我們,一個宣教運動的成敗,不是建立在我們「送出去」多少宣教士,而是有多少宣教士成功地完成他們的福音任務:在萬族萬民中建立屬於當地的成熟教會。

我希望在接下來的篇幅,提出幾個跨文化宣教事工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非常盼望在我們從「華民」到「萬民」的參與,能清楚地將人領到神的面前,也在當地的族群中看見基督榮耀的教會被建立起來!

學語言的重要性

在華人的社會裡,如果我們看到一個白人走進麥當勞,用中文跟服務生說:「我要5號的快樂餐,薯條要加大,飲料是雪碧,不要冰。」我想我們都會說,這個白人的中文怎麼那麼好!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要能夠有效傳遞福音的語言程度,必須要遠遠超出在餐廳所用,日常生活的語言溝通。

當我們全家搬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時候,必須要學兩種語言。一種是在「巴紐」用的普通話,是在城市裡生活用的。第二種是部落裡的語言,是我們要傳福音的部落族群的母語。在巴紐的城市裡,排華的情緒非常普遍。我已不記得有多少次,在擁擠的人潮裡,注意到大家用敵對的眼光看著我。但當我開始用流利的普通話交談時,那一張張充滿敵意的面容變成一個個燦爛的笑容,他們彼此轉頭跟對方說:「這個沒關係,他是我們自己人。」

語言精通的目的不只是要融入當地的社會,而是當我們成為圈內人時,藉著語言的溝通,我們能清楚地知道未得之民的世界觀,之後才能有效地用精通的母語把福音傳給他們。

因受到教會增長運動的影響,在很多前線跨文化的宣教工場,宣教士直接請當地還未信主的人擔任翻譯,或用小學的語言程度,吞吞吐吐地試著用最短的時間把福音傳給未得之民。這樣的宣教策略或許一開始會有回應,但我們想一想,若一個福音傳遞者無法用精通的語言與福音的接受者深度對話時,這樣的福音事工是沒有長期果效的。說得直接些,一個沒有精通語言的宣教士,只是一個長期住在海外的短宣隊員而已。

為了清楚傳遞福音,我們在語言學習上不能做任何妥協。。

福音的完整性

有一位跨文化宣教士,他們在亞洲的一個城市有一個很大的宣教團隊。有一次我與他對話。我問及是否在他們的團隊裡有個共識,福音到底是什麼?是否討論過,服事的族群、接觸的人到底要「相信什麼」,才會說他已經成為基督徒了?這宣教士楞了一下,也想了很久,他說:「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 」

福音到底是什麼?是認同耶穌是神嗎?是願意被按手接受祝福,醫治禱告?是願意來參 加教會活動嗎?

許多未得之民的世界觀與我們有相當的不同。有很多民族與文化,可以同時承認幾百幾千個神,所以,認同耶穌是神是不夠的。很多未得之民居住在未開發的國家,我們宣教士帶著豐富的資源搬進他們生活環境裡,有物質上的優勢。我們辦的活動有奬品,有糖果,聚會的地方可以蓋得比他們的建築物好很多。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確定宣教士傳遞給未得之民的福音是完整的。

剛搬到巴布亞紐幾內亞時,我們去城裡一個宣教士所建立的教會聚會。教會建築物漂亮,有兒童主日學的教室,主日都是由宣教士來講道,人數約兩百多人,應是我們小城鎮裡最大的教會。過了幾年,這些宣教士回國了。我們聽聞這教會只剩下十幾個人在聚會,跟以前完全不一樣。這應該不是一個建立在完整福音上教會的生態。本來在這教會聚會的數百名基督徒,到底「站在」什麼根基上?

我們用四年的時間學習語言,後在部落開始福音課程。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向島民講說上帝如何創造世界,直到耶穌受難復活。

福音課程開始的第一天,有一百多位島民過來。有些人渴望知道這個創造主到底要跟他們說什麼;有些人則是來湊熱鬧,看看宣教士要教什麼。第一堂課,我們教「邪靈從哪裡來?」因部落的世界觀是建立在泛靈論上,所以我們決定以撒但與惡勢力的來源做一個切入點。我們教導:「神創造了天使,天使職責是服事神。有一天使驕傲犯罪,要與神同等。全然聖潔的神無法與罪在一起,所以神驅逐這天使出天堂。墮落天使成為撒但,是邪靈與惡勢力的帶頭者。」

隔天早上,有一男島民來找我。他跟我說,昨晚他嚇得整晚睡不著。他繼續說:「神創造的天使,就是那帶頭的天使,因為犯罪就沒有辦法跟聖潔的神在一起。牠只犯了一個罪,一個,一個而已耶!那我怎麼辦呢?如果天使犯了一次罪,就沒有辦法跟神在一起的話,那我怎麼辦呢?」

這只是我們福音課程中的一堂課,但它建立了福音裡不可缺乏的根基:人的罪與神的聖潔。我們跟族人說,這福音課程就如蓋房子,一根根柱子要先建立好,之後房子才可以堅固站穩。

福音的完整性是不能妥協的,在我們的教會裡不能妥協,在未得之民中同樣不能妥協。我們必須要深度挑戰這些未得之民的世界觀,罪是什麼?神的聖潔是什麼?為什麼罪人沒有辦法拯救自己,好行為無法換取救恩?為什麼耶穌是唯一的真神?當我們的目標族群對福音有問題時,我們必須用精通的語言來與他們交談,才能夠像保羅所說的一樣:「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

建立教會為宣教的最終目標

耶穌頒布的大使命,不是要我們使萬族萬民「舉手決志」,而是要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新約聖經門徒的產生,都在教會裡。

乍聽之下,「傳福音」與「建立教會」好像是一樣的事工,實際上卻有相當的不同。在跨文化宣教裡,我們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屬於當地族群,成熟的教會。因為只有教會才會繼續地培養、建立門徒。

一間在非洲的教會、在阿富汗的教會,跟一間在美國,或是新加坡的教會,他們的「型」會完全不一樣。教會建築物不一樣,聚會的方式時間或因當地限制的因素,也會完全不一樣。但是,教會的本質不會改變。一間屬於當地民族的成熟教會,必須要有我們在新約聖經裡看到的特質:有神完整的話語,有自己的牧羊人,獨立自主,不再依賴宣教士,更是能夠成為當地社會的福音出口,甚至派出宣教士,成為完成大使命的團隊。

2012年9月底,我們在部落結束了三個月的福音課程。在一個星期五,部落裡第一群基督徒「誕生」。按常理接著的那個星期天應該會「作禮拜」。但實際上沒有。那個星期天,我們三個宣教士家庭還是自己聚會。部落裡的基督徒,釣魚的釣魚,種菜的種菜,他們沒有聚會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宣教士沒有叫他們聚會。

過去四年,我們多麼期待有一天島上會有基督徒,能夠一起敬拜神!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叫到,他們一定會聽話——一起敬拜,開始一間教會,「作基督徒應該要做的事」。但是某天有人問起這間教會是誰建立的,他們都會說:「這是宣教士建立的教會。」

這不是我們宣教士想要聽到的答案。因為我們清楚知道,我們在那邊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個屬於我們機構,或屬於任何一個宗派,或掛海外教會招牌的教會。我們的目的,是要當地的基督徒,建立屬於自己的教會。

部落第一群基督徒誕生時,我們策略性地「沒有」要他們聚會。我們向這些第一代的基督徒說起,在聖經裡有一群人,與他們有同樣信仰,是他們屬靈的家人。聖經記載耶穌受難復活後,還記載很多事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與你們同樣信仰的人,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表示要知道更多。我們從使徒行傳開始教導,為要他們看到初期教會的基督徒是如何過信仰生活。

我們教導至使徒行傳第三章、第四章時,有人問我們說:「聖經裡這些與我們信仰一樣的人,聚會、唱歌、禱告,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我們回問:「你們認為呢?」過了幾天,有一位弟兄帶著微怒的口氣對我們說:「如果你們這些宣教士再不幫我們開始一間教會的話,我們就要自己開始了!」我們聽了,微笑回答說:「好的,你們自己開始,要在哪邊聚會跟我們說,我們星期天會一起過來跟你們聚會。」

部落教會這樣開始了。若有人去問部落的基督徒,這間教會是怎麼開始的?他們會說:「我們讀到神的話語,我們就跟著做了。這是我們族的教會,我們自己開始的教會!」

苦難是完成大使命的工具

我們對神的國度有極大的抱負與熱情的同時,須要緊緊抓住另一個核心價值:跟隨耶穌是有代價的。生活便捷的世界,使我們漸漸忘記了這核心價值。

我們須要清楚知道,在宣教禾場上所面對的苦難、困難、逼迫,甚至生命的危險,都不是意外,是神所用來完成大使命的工具。

去年,中國宣教士在巴基斯坦殉道的消息,我們心中難受不捨。但這在永恆裡不是悲劇,神的榮耀要在這個世界彰顯。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放手之後讓神使用,換取那永恆的價值,那是這個世界沒有辦法奪去的。

苦難是上帝完成大使命的工具,這必須要成為每一個跨文化宣教士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在宣教工場碰到困難、健康出問題,當我們希望傳福音的對象反成了阻擋,甚至迫害我們或其他信徒的人,若沒把持這核心價值,我們一定沒有辦法在工場站穩。

在此文章有限的篇幅裡,無法闡述我們在宣教工場上所犯的種種錯誤。今天在我們部落裡有一所健康成熟的教會,全靠神的恩典,遮蓋我們宣教士的不足所建立的。

每一件值得做的事,就會有它不能妥協的核心價值。今日,我們華人教會加入了全球宣教士行列。為了在萬民萬族中建立當


"作者為Radius International亞洲總幹事。2009年全家人千辛萬苦到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一座小島上,進入原始部落中服事當地的Biem族。宣教之旅中,妻子張悅慈兩度罹患癌症。他們毅然堅持宣教之路。"


情繫神州—奔向骨肉之親

斑羚飛渡1—Denise的決定

Denise,一位參與我們周二小組的年輕當地漢族信徒,數年來於政府部門工作,一直表現優秀,最近更被推薦到宣傳部門。這裡的人都清楚這是邁進高級官員的道路,此機會非常光榮和難得,Denise的前途應該是無可限量。不過這新職位的主要工作是教導和宣揚無神論的黨思想,並規定Denise必須入黨。

對自己要成為黨員,Denise感到很不願意,因為這意味她必須否定基督教。她多次逃避上司提出入黨的要求,然而她明白必須給上合理的解釋才能停止上司的壓力。假如跟上司說明真相導致被開除並身敗名裂,她會不會因承受不了嚴重後果抱怨神甚至丟棄信仰?為這道難題她禱告了好一段日子。

一天Denise終於鼓起勇氣把實情告訴了上司。上司仍然希望挽留她,還保證假如她按照原定計劃入黨他就當作從未聽過,不會公佈這件事。可是Denise心意已決:因為她是基督徒她不可以服從入黨的要求。結果,上司嚴厲地教訓她一頓,將她降職回到之前的單位,剝奪了她未來所有晉升或轉換部門的機會,也警告她不可跟任何人說被調回去的原因。

對於Denise為主的名作出如此勇敢和光榮的見證,我們感到十分驕傲!感謝主保守她沒有因這事被開除或公開羞辱。祈求主賜Denise特別多的祝福和恩典,繼續保守她的信心。

我們的周二小組包含主流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信徒。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日趨親密,一同查經激勵愛主的心,鼓勵他們服侍人和積極參與教會。我們看見主在每位成員的生命裡動工。祈求主繼續在這個地方興起更多忠誠的兒女!

情繫神州—奔向骨肉之親

當衝突時……怎麼辦

暑假事工已完成,同工們分別散去,我自個兒一人停留在KS。昨天陪著學生的媽媽就醫看診,整個看病過程裡都叫我不舒服,而這樣難受的情緒出自我優渥的背景環境。我們的環境裡,沒有不問診不解說就隨意開單叫病人徒勞奔波; 更沒有哪一個醫師不時叼著煙,在病人面前吞雲吐霧。

我看著簡單的超音波報告書,因我曾經照顧過這樣的患者,知道為了排除其他因素造成部位腫大,當下詢問醫師是否要穿刺檢查?這位醫師噴了我一口煙,由他的表情,我知他沒有惡意,也無嘲諷的態度,但我擁有的藥學專業,紮實的醫療訓練,在跨文化的KS一無所用。

當下的我有許多情緒,但我回頭看著學生媽媽溫柔的笑容,我所有的不滿全都按捺下去。當我伴著媽媽與家屬們奔波進行丟三落四的檢查繳費時,我心中的不滿情緒漸漸丟開。安靜下來的我連絡阿麗,她已在W市醫院當住院醫師,我相信她可以提供合適的在地醫療意見。而當下我能給人的只是一 個單純的陪伴,一顆願意的心伴著人,就夠了。


胸懷普世—走遍人居之地

看您怎麼決定

時空不能隔絕祂的愛,因祂愛我直到萬代;世界不能阻擋祂的愛,因祂愛我永不更改。

「愛、喜樂、生命」─讚美之泉

戴德生已經來過,但還沒走出去

打開電腦的這一刻,我正在桃園高鐵站的咖啡店等太太。等一下要前往機場歡送好友回歐洲奧地利,這對異國鴛鴦要回去英國完成博士學位。我們自是萬般不捨,但也瞭解此乃人生當中的必然。一時告別,在不同季節,書寫不同的章節。藉咖啡店裡的網路連上線,我想查一下他們晚上十一點出發後,要多久才到達目的地。一切似乎理所當然,我們都被訓練得很好;有事沒事問問GOOGLE,那裡有一切的答案。果不其然,不只是他們要飛多久的時間,連這班飛機會在哪個城市轉機,轉機多久都鉅細靡遺。

一百五十年前,如果有宣教士要從英國前往中國宣教,得花上六個月的時間,搭轎子、坐馬車、坐船,對,還是蒸汽船。今天,倫敦到上海,飛機直飛一趟,只要十二小時二十分鐘。意思是,你上了飛機,看場電影,睡一覺,起來吃早午餐,人就到了。

一八五三年的九月十九日,有個叫做泰勒的廿一歲年輕人,帶著他所有家當搭船前往中國。一八五四年三月一日,他在上海登陸,開始在上海、寧波、汕頭等地宣教。他面對的,是個偉大卻沒落的文明,女人大多裹著小腳,男人目不識丁。他準備要向這些人分享那白白得來的福音,因著一個奇怪的理由,叫做「從神而來的呼召」。他的中文名字是戴德生。要到了好多年之後,全球華人教會才稍微了解這個名字對整個世代的意義。

當年的宣教找不到「短宣」一詞。沒有人是坐飛機來去的,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還要將近二十年後才出生。然而今天,戴德生的第五代孫——戴繼宗牧師仍在宣教道路上昂首前行,他所面對的世界,和一百五十年前相比,是兩個不同的星球。幾乎每個月都在世界各地飛行的他,某天對我說:就算如此,今日宣教仍有許多不變的原則。不要讓交通的便利,剝奪「長宣」的委身,其中包括語言學習、文化認同,被當地人接納等。要讓他們不只成為信徒,還能作門徒。說的極有意義,尤其是他自己以生命行出來的見證。道理就是有些會變,應該要變;也有些,不會變。

如果問到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對長期跨文化宣教卻步,通常第一個答案(或是心裡的問號)都跟「吃苦」有關。因為過去聽到的見證與故事,可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與辛酸,對於未知,我們的主觀偏見也平添了阻攔。更嚴重的是:情況非常可能比想像還要糟!要去比較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服務,出國之前可能平白無故就要打個七、八針,從一定要打的黃熱病疫苗開始,一路到文明國家已經絕跡的傷寒和狂犬病。不說將來醫療保險照顧不到,如果恭喜妻子懷孕要生孩子,可能還有其他諸如在哪裡生、小孩國籍、教育就學、宣教事工可能中斷等種種困擾。另外有可能是上帝呼召和信心生活的衝突,個人對海外某個未得之民的負擔,不一定和母會甚或宣教差會相同(反之亦然),出去服事之前,就嚴重「卡門」(卡 在國門)。

長時間的溝通與傳遞異象,加上為期不等的神學裝備或牧會經驗累積後,在教會及家人的祝福下,好不容易踏上征途,卻很有可能極快遇見瓶頸,因為文化、語言、氣候、飲食,甚至服裝與節期的各種衝擊實在太大了。在穆斯林社會裡,姊妹們是配合蒙頭還是不要?在地要先學官方語言還 是部落語言?明明不愛吃奶類食品或對某些過敏(如花生、海鮮),卻是服事地區每天的食物!

好不容易經歷了蜜月期與適應期,已在異鄉服務幾年,事工的發展也獲得肯定,回到本國本族本鄉述職訪親休假,又明顯適應不良水土不服。主內弟兄姊妹和家人不一定能瞭解宣教學觀念中的「典範轉移」和「返文化衝擊」,反而有可能脫口說出傷害諷刺的言語。跨文化宣教的路真是苦啊!至少,可能有苦說不出。難怪,近代宣教的趨勢與主流就是「訪宣」與「短宣」,不需要負太大的代價,不用花太多時間瞭解在地文化與族群文本,更坦白一點說,不用這麼多折磨。很快的,我們可以衣著色彩鮮明的民俗服飾,一、兩句在地人的招呼語,搭配感人的見證,播 放製作精美的PPT悠然凱旋。

去掉了宣教中的悲情與苦情,差傳的路似乎比較好走,更能有效率、有影響力地帶動對跨宣普遍的認識。但我們也都心裡明白,在全球超過六千多個未得之民族群,超過十數億的靈魂中,仍然須要極多的傳道者,那些「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的「傻子」們,長時間的預備、委身、前去,以生命來影響生命,不計那高昂的代價,會是誰呢?

1805年馬禮遜受倫敦傳道會差派來華,9月4日抵達澳門,三天後到廣州,華人近代教會史從此開始譜寫。1841年李文斯頓初踏非洲的土地, 1853年9月戴德生第一次登船前往中國,當時他才二十一歲;1867年11月跛腳的曹雅直來到了溫州,1872年9月3日馬偕抵達淡水河口。那個世代的戴德生已經來了超過一百五十年,這個世代的戴德生,什麼時候走得出去?過去這些年來,連續發生的極端主義份子的恐怖事件,心急與憤怒是理所當然的第一反應,但神會要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呢?讓我們更多學習主的樣式,讓我們的愛不帶條件,愛沒有懼怕。今日 的世界蘊含各種文化,必須互相面對、彼此相遇。

神在尋找願意改變世界的人,也許就是你。


"本文摘錄編輯自台灣國度復興報「睿眼看世界」專欄第509期,565期兩篇,「睿眼看世界」一書已於2014年十月由台灣中信出版,「睿眼看人生」與「睿眼看國度」于2015,2017年陸續出版。"


i宣

我走過的宣教路(四)宣教士鐵三角

大家或許聽過「差傳鐵三角」,所指的是教會、差會和宣教士三者在差傳事工上的互動關係。從宣教士(或全職傳道人)個人的角度而言,我認為還有另一個鐵三角不容忽視,即學識、品格與經驗。我將從我走過的宣教路,分享我對這三方面的體會和反思。三者的排列無關其重要性,唯缺一不可。

1. 學識:把事奉建造在真理根基上

一九九七年我決定回應宣教呼召之後,原計劃先到宣教工場去吸取經驗,然後才去讀神學。然而,神給我開了一條意想不到的路,讓我一邊接受基本裝備,一邊在宣教工場吸取經驗。我當時去了柬埔寨的「金邊宣教學院」(以下簡稱為「金宣」,雖然當時沒這名字)。在一個看重師資陣容、學位、認證,甚至學校名氣的時代,金宣實在沒有被多少獻身者看上。但在我們的宣教生涯中,它卻佔有重要一席。

金宣為新加坡萬民教會所創立。該教會的主任牧師——廖啟發牧師是個滿有宣教異象和衝勁的牧師,原在新加坡神學院的「基福」教學,後來建立了教會,並且從新加坡往外植堂,到了馬來西亞的柔佛巴魯、檳城,後來還到了柬埔寨的金邊等地。金宣創立的目的,就是讓那些想尋求宣教呼召的信徒,能到宣教工場去,透過親身的體驗、基礎的裝備和實際的參與,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當宣教士。在金宣的學習為期一年,課程除了一些基礎聖經科之外,更強調實用的宣教科目。這些課程大部分以密集方式進行,老師從世界各地飛過來,教完了就走。第一屆的學生共有六位,其中四 位來自馬來西亞,一位來自越南,還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一九九七年七月發生內戰之後,只剩下四位馬來西亞同學,最後只有三位畢業。

金宣幫助我打下了基礎,其中一些關於聖經和宣教的基本知識和原則,至今仍然深印在腦海,且極受用,甚至被直接地應用在事奉上。此外,學習的過程讓我深感真理知識的重要性,並發現自身的缺乏,以致渴望去追求更深的裝備。我認為,這是每一階段的教育都必須達到的果效。更寶貴的是,我們在那裡有機會和許多上帝重用的僕人零距離接觸,當中有年過八十、宋尚節博士的果子,也有華人教會界的知名宣教學者,經驗豐富的宣教士和牧者,也有一些是剛剛出道、滿腔熱血的年輕傳道人。上帝使用他們的教導和自然散發出來的生命力,作為我們一生行事為人和中心事奉的典 範。

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神學院去接受正規的神學訓練,二○○三年畢業出來,事奉七年之後繼續道台北華神深造,完成神學碩士學位(新約)。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不讀宣教,卻漸漸走向學術研究。坦白說,我從來就沒有想當聖經學者,我的心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宣教,走向學術其實是為了宣教目的,因為我相信唯有不斷發掘真理的奧妙,才能不斷激起我對宣講真道的熱忱。

2. 品格:是什麼人比做什麼事更重要

品格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至重要的一環,事奉上更是如此,因為神看重的不是我們做了多少事、懂得多少學問,而是我們是什麼人。從傳道人作為領袖的角度而言,品格是領導成功的關鍵。提摩太是以弗所教會的年輕牧者,要贏得會眾的尊重是一大挑戰。保羅並沒有叫他要用牧者的權柄去命令他們,而是跟他談品格:「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這話暗示:「如果別人小看你,問題不一定在他們,更可能是出在你身上。」彼得也對教會的長老們說:「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彼前五3)

品格這功課,往往不是在課堂或書本上學會的,而是在人際的碰撞中學會的。它不像學識需要特別去接受裝備,也不需要特別的宣教經歷,而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接受到的陶造。在金宣的那年,我們六個同學來自三個不同國家,性格和背景的不同,為短短一年的相處增添了很多美麗的回憶,但也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後期四位僅剩的同學因不認同一位短期老師的教導,決意寫信向院方投訴,可是其中一位同學反對,不願意在投訴信上簽名。大家為此大吵。院方接獲三位同學簽字投訴信後,院長教訓了我們一頓,不是因為院方不接受我們的意見,而是我們的做法和信中的用語太無禮。成熟的人格,往往就是在此磨合中孕育出來的。

然而,人際衝突並不必然產生品格,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態度來回應和面對。每一次的摩擦,我們都需要作深刻反思,學著客觀,並從群體利益的角度分析,若從中發現自身的錯誤,就該承認並願意自我調整。我認為,願意改變的心,是品格成長最關鍵的要素。

3. 經驗:讓境遇成為你的生命導師

宣教是一門實踐課,當然不能單有抽象的知識,實際的經驗亦非常寶貴。我在金宣期間,院方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實習,但因為我們當時的裝備不足,無法參與較深入的服事。值得紀念的,就是在金宣的那一年我初嚐了講台服事的滋味。坦白說,當時感覺講了一篇就沒有資訊可講了,而且非常挫敗感。感謝主幫助我沒有餒和退縮,講道如今佔了我總體事奉的一大部分。一次的失敗,不代表自己沒有某方面的恩賜,或上帝不願意在那方面使用我們,那只是上帝預備更好地使用我們的過程。經驗也大大開闊了我的人生和宣教視野。當地人的生活與環境,啟發了我的 反思,發現原來生命力可以如此強悍、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快樂和自足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當地人的思維和做事方式,開闊了我的視野,催促我打破固有的成見,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同理一個一個讓我感到詫異的想法和舉動。當地人的故事,尤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場粉碎了許多家庭的無情大屠殺,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激發我對人性的殘酷和偉大做出更深層的省思。工場上突發的狀況,考驗著我的應變能力,又讓我有機會親嘗上帝夠用的恩典。這些經歷不都是愉快的,反之可能激起各種複雜的情緒——恐懼、不適、憤怒、擔憂、難過……卻對生命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多看、多聽、多感受、多同理、多反思,原來生命同我們想像的可以很不一樣。

經驗也是信仰的操練時刻,使信心得以提升。在完成金宣的學習之前,我們已經在考慮畢業後的去向。在諮詢過長輩之後,我們決定回家鄉結婚,然後回到宣教工場累積多一年的宣教經驗,才去神學院接受更全面的神學裝備。由於沒有加入任何差會,我們自己按照過去一年在柬埔寨生活的經驗,做了一個一年的預算。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籌足了款項,但身上帶太多現金不方便,所以找了在金邊設有分行的銀行,詢問在該分行是否可以直接從我們的賬戶提款。當時,那銀行的職員很爽快地說「可以」,於是,我們一口氣將大部分的現金都存入銀行賬戶中,心想在必要的時候才在金邊分行直接提款。沒想到,到了金邊之後才發現這做法是行不通的!

為了解決該次危機,我們決定向馬來西亞認識的肢體尋求幫助,向他們先借一筆錢,拜託短宣隊送過來金邊,待我們完成一年的宣教之後,回去再把存在銀行裡的款項歸還他們。一年過去,有好幾個短宣隊都從馬來西亞到了金邊,就是不知何故,該款總是無法順利地交到他們手中帶給我們。奇妙的是,雖然經費不足,那一年我們卻沒有缺乏,儘管沒有向身邊的人開口,上帝卻會感動他們來供應我們的需要。也許神覺得信賴祂的供應是長期宣教首先要學會的功課吧,所以在宣教工場的頭幾年就給我們經歷了!那之後,經費問題就不再成為我們順服神帶領的捆綁了。宣教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人對神的計劃所作出全人的回應,既是如此,神對宣教工人的要求也是全面性的。作為宣教工人,我們應當竭盡所能地去學習和冒險,並要求自己不斷的成長,成為神喜悅的人、做神喜悅的工。


宣教同路人—你的參與

當狂風巨浪侵襲時-活在神的話中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2017年9月21日,我在灣區教會團契分享以上的經文信息。

回家,永遠的福樂

10月1日,我們突然接到大女兒來電,告知外孫女陳懷恩Galya在CHOH醫院剛剛被天父接回天家。我的心一陣絞痛,眼淚禁不住淌流雙腮。我們立刻開車趕到醫院,見到懷恩安詳地躺在病床上,女婿及看護在旁痛哭。女兒在家照顧另外三個小孩,事前沒有一起去醫院。女兒到達醫院時,我們相擁哭泣。

Galya患上罕有的「尼曼匹克C型病症」,一出生就經歷了許多手術的痛楚。這五年多她經歷了幾次非常危險緊急病發情況,每次神都施恩保守她安然渡過。我們以為這次她也會平安渡過,然而神的旨意並非如此。我們都知道Galya 回到天家,再也不必受肉體的痛苦了。

聰明可愛、善解人意的Galya從未嘗過食物的美味,也無法用言語表達。每次我擁抱她,吻她,她都要回吻我或是遠遠給我飛吻。我常對她說天父很愛她,我很愛她,我們每個人都很愛她,有時也做一些動作令她開懷歡笑。她的生命雖然短暫,常經病痛,但她卻是滿有喜樂和平安。

記得有一位照看她的護士曾對我說:「Galya很有福氣,她的父母這麼愛她,一回家就全心全意照顧她,祖父母也很愛她,每個人都很愛她。」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很愛她。然而天父更愛她,天父要免了她在世上的病痛,讓她回到自己的懷抱中,享受永遠的福樂!感謝神,藉著主耶穌為我們成就了何等大的救恩,為我們信靠祂的人預備了天家,有一天我們必在天家再見!

狂風巨浪裡有平安

12月中參加了安國姪兒在紐西蘭舉行的婚禮,幾家兄弟姊妹順便一起到處遊覽,非常愜意。安國自十月咳嗽到十二月還沒有好,回家後,即約了醫生看診。醫生給他照肺,發現有異樣,立刻又做了掃描,發現在右上肺有一顆7.3厘米 x 6.3厘米 x 5.4厘米的腫瘤。家庭醫生一接到報告,立即來電約見,並替安國安排第二天見專科醫生。12月22日見專科醫生。醫生解釋照片情況,建議和安排28日在醫院做切片檢查Biopsy。後因醫生或醫院日期配合不上, 最後才定了2018年1月3日上午八時在Mission醫院進行切片檢查。 當天我們六時半到了Mission醫院,八時安國被推去做Biopsy,九時多醫生到候診室找我,帶我到房間,告知切片檢查初步看來是癌症,已擴散到左肺和氣管多處地方,屬於第四期的肺癌。我紅了雙眼,滿眶淚水,沒想到結果如此嚴重。這突然而來的狂風巨浪,讓我一時不知所措。醫生離開後,我獨自在候診室思量如何把實情向安國述說。神讓我想起前一天我靈修時,祂賜下的應許。「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1-13)祂應許賜平安,祂應許有指望,祂應許垂聽禱告,祂也教導我們要專心尋求祂,就必尋見。哈利路亞,感謝讚美神!感謝主,當安國得知他的病情後,我們兩人心裡都很平安,沒有慌張,深信一切都有神的帶領。感謝神從年幼就讓我們成為祂的兒女,又揀選我們服事祂,過去數十年東奔西跑在各地傳福音,如今神要我們停下來,專心學習親近信靠祂,經歷祂的慈愛、憐憫、醫治能力……

病痛中有愛的同在

在這段安國罹癌的日子,當撒旦猶如咆哮的獅子要吞喫我們時,主應許說:「信主的人有永生」,祂已得勝了死亡的權勢。當懼怕、憂慮來臨時,主教導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所以我們學習靠主常常喜樂。當一波一波的惡訊像狂風巨浪要撲滅我們這艘小船時,主說:「不要懼怕,我與你同在」,「專心倚靠耶和華的,必不致羞愧」。我們學習不住地祈禱,求施恩的主與我們同在,我們也知道有許多教會牧長及弟兄姊妹為我們禱告,深信義人的禱告是大有能力的。

正當我們懇切祈求主醫治自己的病時,聖靈教導我們也要切切為其他患病的肢體代求。感謝主,一位早年神學院的同窗得悉安國患病,特地從香港來探望鼓勵我們。如斯情誼令我們感激不盡。我們的兒女都非常孝順,二女兒從中國回來幫忙兩週,兒子及大女兒每次都陪伴我們與醫生約談,了解病情。他們為了省去我們個別回答親友們的關心詢問,主動把最新的消息放上Facebook,讓親友們可以查閱了解最新病情繼續代禱。許多教會及肢體愛心的禮物和代禱,甚至禁食禱告,還有提供各種治療的資料、慰問卡、食物……主的大愛、兒女的愛、親友的愛、甚至未曾謀面主內肢體的 愛……這一切,實在非此禿筆能盡數心中的感激。

作為傳道人,我們常常教導別人遵行神的話。如今神藉著病痛死亡要我們自己學習把這些教導實行出來,有言教,更要有身教,以致我們可以更切切實實地經歷神。我們深信靠自己是無法做到的,唯有靠天父的慈愛,主耶穌的憐憫和聖靈的扶助,我們才能真正活出「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的生命及生活,才能滿足神在耶穌基督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願神照祂的美意成就一切在我們身上的作為,願祂的名得榮耀和稱頌。阿們。


編者的話

我近年有個心願,想做一個社會專題。寫的是馬來西亞雪隆區(雪蘭莪州和吉隆坡)裡,店屋(樓上可居住的商店)後巷的景況。我是在鄉下長大的,農舍多,溝渠多,商店不多。長輩們勸說,我們到城裡去時,不管是行路或開車,盡量不要走在後巷。開車擔心會有玻璃釘子,容易扎破輪胎。巷道暗黑死角多,走在其中人身不安全。長大後到了城市生活,接觸到的商店後巷,是老鼠和蒼蠅棲身之所,也有邊緣人駐足的身影。

但這些年,我心心念念想去,想進入那些光亮的死角。因為那裡有我想接觸的人。偶爾闖入那暗影裡,大白天的數十台空調機器轟隆隆炸響,卻寂靜得清冷。有蒼白冰冷的一堆死魚躺在瀝青上陪伴著滿臉鬍渣的孟加拉男人,有緬甸女人坐在小凳上洗著山一 樣高的碗碗碟碟,也有在暗淡暮色裡,各種膚色的外勞熱熱鬧鬧,嘻嘻哈哈準備起大家共享晚餐的情景。

也許對他們始終認識不深,也許各種散播恐懼的消息總是讓人心卻步,帶著一個小孩的我,只能關懷身邊較親近的同性外勞。走得很慢,做得不深。

我現聚會的教會與我的居住地有一定的距離。多年前,教會有植堂異象。經過多年禱告,決定在我們居住的社區植堂。成立植堂聖工團後,我們為教堂地點禱告。有弟兄建議不要靠近吵雜的食肆,有姐妹希望遠離或有安全隱憂的外勞宿舍。尋覓多時,後來只剩下一個選擇。聖工團付了定金,租用一間一樓的單位,準備開始裝潢。裝潢第一天,發現樓下租給一位老闆開食肆,樓上則成為食肆外勞的員工宿舍。同一天晚上,租用的全棟樓層入賊,偷了所有大電纜。

弟兄姐妹受了一定的打擊,也有些不安和難過。

但在與店主溝通洽談時,認識了樓下食肆的老闆,大家建立了關係。在進行裝修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樓上樓下的緬甸籍主管。他是基督徒。原來,在這個社區,約有30位Chin族基督徒,每月輪流在不同宿舍由一位緬甸傳道帶領團契。他們想要學習華語,希望到我們教會參與聚會。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在我們還未去尋找時,神已經把祂所愛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了;在我們還踟躕不前時,神已經把萬民帶到神的孩子面前了。

也許,神聽見了我低迴的心事。也許,以後就不再是一個人心心念念要走入那光亮的死角了。而是一間教會如同燈塔發出亮光,要在這許許多多的巷道裡,明光照耀。

我在心裡,為此感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