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宣教投入中,「謙卑」的反思
我經常認為,自己是神在主導全球移民運動中的產物。自小隨著父母移民拉丁美洲,大學畢業以後再到北美留學,最終在美國建立家庭。從亞洲,拉丁美洲,到北美洲的經歷打開了不同文化的大門,提供一個學習和經歷不同社會處境的機會。我也因此珍惜不同民族文化的豐富,以及基督信仰面對不同處境的表達。每每想到神所創造那浩大又多元的世界,以及各個教會敬拜基督形形色色的表達,都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視頻教學:誰教導誰?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的生活遇到了極大干擾和限制。宣教士不能到工場服事,神學院的學生不能到教室上課,基督徒也不能在教堂實體禮拜。我們開始大量地使用視頻會議工具來滿足溝通、教育和敬拜的需求。當我們開始使用線上工具進行培訓時,我們發現諸如Zoom之類的視頻會議工具變得非常有用,可以在「這裡」準備很多課程,並在 「那裡」教學——既方便又高效。我們感到重新得力,套用基督教的術語,我們是「力上加力。」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需要提醒自己處境化的需要。從我們「這裡」展開向世界其他地區發出的教導,需要根據「那裡」的處境進行必要的調整。人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他們「那裡」的文化與社會背景,可能與我們「這裡」的世界大不相同。信仰核心的觀念不變,但在信仰的體會、認知、和應用都需要經歷處境化的過程與處理。疫情期間,數碼科技盛行的情況之下,我們在「這裡」提供教導的一方,是否足夠謙卑,承認自己不是專家,尤其是對服事對象「那裡」處境的認識,可能仍然明顯不足?
夥伴關係:差錢?還是差人?
由於早先開啟的全球化,加上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各國政府在行動上的限制,我們發現遠距離的匯款也變得更加必要和頻繁。過去多數是客工或外籍工人需要匯款到自己的家鄉,而如今在疫情期間,幾乎每一所教會都被迫提供在線奉獻捐款的機制。PayPal、Zelle、Western Union、MoneyGram 都變得如此重要與便捷。在宣教領域,我們也意識到,先差錢,然後再慢慢考慮差人,是一個簡單容易上手,並且經濟實惠的方法。我們稱這種模式為「夥伴關係」。我們在「這裡」投入金錢,而在「那裡」的當地教會則投入了人力。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絕妙的宣教運作策略,可以從「這裡」,幫助在「那裡」的合作夥伴,共同完成他們的使命。
作為參與宣教事工的一員,卻也想起了在宣教歷史中不斷提醒我們的,宣教工場上「依賴」的問題。如何在一個出錢而成為夥伴的關係上,去除那雇主、金主的態度,從「這裡」提供金錢支援的同時,尊重在「那裡」忠心服事的工場夥伴?尊重他們的決定,尊重他們智慧,尊重他們的領袖,尊重他們服事的熱誠……我認為,「謙卑」是關鍵詞。若我們「這裡」執意只差錢,不差人時,將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平日所高舉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謙卑同行的宣教模式(腓2:6-8)。
宣教界的謙卑在哪裡?
當視頻教學充斥在宣教界的每一個角落時,我們能否謙卑地承認對服事對象處境的陌生,不再是「我教你」,而是「你教我」,或是「一起學習」的態度呢?大肆推動差錢不差人的同時,我們能否也謙卑地來到主面前,承認自己不願意獻身,不願意擺上,而追求安逸的虧欠呢?當佇立充滿智慧的浩瀚宇宙,當隱形的病毒四處竄動,我不禁退回到我自身的渺小,才發現,與人同行仍舊是「道成肉身」最貼切的實踐模式!
4月27日拉丁美洲著名的神學家C. René Padilla安息主懷。洛桑大會的網站為了紀念他,特別刊登了他在1974年洛桑大會上的演講。當時的他痛斥,當年那充滿歐美宣教界「驕傲的凱旋主義」(Arrogant Triumphalism)。當前在我們鼓吹普世宣教的同時,我們是否看見與宣教工場基督徒的互動,不再單是「我教你」,同時也是「你教我」;不單是「我服事你」,同時也是「你服事我」;不單是「我幫你」,同時也是「你幫我」……大家同心協力、保持尊重、結伴走宣教服事的道路。將近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除去我們背後種族、國家、經濟、學術、文化的優越感,謙卑地與人同工,可能仍是對我們這些投身於宣教的人,最中肯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