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任的話
於消費主義世代中活出福音
最近,有機会跟来自國内大城市的一些家庭教會领袖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我們今天教會所面對最大的敵人,並非是任何政權、異端邪說或其他宗教團體,而是消費主義。消費主義(國内同工稱之爲「消費教」),其實是全球化和世俗化的核心價值。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開放,帶給國内信徒信仰生命極大的衝擊。人民改善了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換來每天極大的生活壓力和變得非常世俗化。結果,他們對於信仰的渴求便越來越淡化了。信徒很快便接受了一個現實,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爲要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那便要付出事奉瑪門的代價了。
其實這絕對不只是國內家庭教會所面對的問題,「消費教」早已滲透全球的教會,但教會和信徒卻無動於衷或不以為然。消費主義的滲透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那享受在溫水中的青蛙,不知道原來它的安樂窩正慢慢變成它的奪命環境。歐美的教會早已在世俗社會中被邊緣化,信徒也被消費主義誘惑而離開教會,甚至完全否認了他們的救主。
在消費主義的侵蝕下,教會的角色已被打造成一個宗教物資和服務的供應商。福音被商品化地推銷……很多基督徒帶著消費者的心態尋找教會,於是講台強調明星效應作為教會人數增長的手法。為了迎合 「宗教市場」的需要,教會不斷投放更多資源去優化各種節目和設施,務求滿足「客戶」的要求。結果教會彷彿變成了一個百貨商場(Shopping Mall),提供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增加「人流」,希望在這些走進教堂的群眾中找到一些真正的慕道友。在急功近利的市場文化影響下,教會往往非常注重數量而非質量的增長。我們強調傳福音,但卻忽略長久和個人性的門徒栽培工作。美國一位著名超級大教會的前牧師Bill Hybels曾承認說,他所建立的Seekers Friendly Church(吸引慕道友教會),每週確實有數以萬計的人出席各種教會活動和崇拜。然而他們這麼多年來,卻沒有真正建立多少耶穌基督的門徒。」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教會忙於推動各項節目,卻把最關鍵和唯一的大使命遺忘了。
教會其實應該是由一群跟隨主耶穌的門徒所組成。主耶穌從來沒有建立過一間禮拜堂,祂也不注重跟隨祂的人數有多少。當時有很多人因為耶穌所行五餅二魚的神蹟來跟從祂。路加醫生記載,耶穌如何向這些因物質需要被滿足而來跟從祂的人宣告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耶穌看來似乎要趕走這許多跟隨祂的人,但我想大家都心裡明白,耶穌其實是要篩選出一些真正願意付代價慕道的跟隨者,建立他們成為天國使命主導的門徒。
天國使命主導就代表生命價值觀和使命感的改變。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使命感,絕對不是上了一些門徒訓練課程便會自然發生的事。主耶穌沒有使用當時希臘文化中「學堂式」的訓練方法,而選擇使用希伯來文化的師徒生命傳遞訓練模式去建立祂的門徒。當祂呼召施洗約翰的門徒時說:「你們來看。」耶穌讓門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祂如何活出天國使命主導的人生。這也是使徒保羅挑戰哥林多的信徒說:「你們該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這種一對一的師徒門訓絕對不是市場行銷的方法,因爲效率太慢和產量太少。希臘教育強調的是資料傳遞。故此,找一個容納最多人的地方,請一個最優秀的老師教導最多的學生才是最有效率和理想的方法。至於學生接收了一套很好的訓練材料,是否能有效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便無可而知了。因為普遍宗教教育的重點,並非在於個別學生的成長需要,而是在於老師或教材的認受性和市場價值。過去幾年,華人教會越來越強調門徒訓練,神也興起了不少有學識和經驗的同工來提供訓練。但這些訓練都只停留在學堂式的資料傳遞,我擔心這可不一定帶來真正的教會更新,和建立有持久生命力的門徒。
要改變一個千多年歷史的教堂和學堂文化絕對不容易,但我相信神已在全球發動了第二次宗教改革運動或信仰革命。第一次宗教改革帶來的果子,是把只有專業神職人員才讀得明白的拉丁文聖經,翻譯成為不同族裔的文字,讓每一個信徒都可以直接聆聽和理解神的說話。第二次改革就是重拾「信徒皆祭司」和教會總動員的原則,不只是專業的神職人員,而是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信徒都履行大使命的任務。信徒成為全時間的門徒,在學校、職場、商場或鄰舍中,以生命影響生命,建立其他門徒。這正是職場宣教和營商宣教的策略方法。
門徒訓練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更像基督。耶穌基督不單只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神,祂也是按照神形象所造,一個最完美的人。故此保羅提醒我們,信徒最終極和永恒的目標就是要活出基督的模樣(羅 8:29)或是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 3:18)。不只是表面上效法基督,而是在靈裡與基督有深層的契合。這正是保羅所強調「在基督裡」或「祂住在我們中間」,及使徒約翰所說「常在祂裡面,祂也常在門徒裡面」的重要觀念。其實所有屬靈操練的目標也只有一個——更像基督。中世紀的德蘭修女曾説:「我們務必成聖,並非因為我們需要那種成聖的感覺,而是因為住在我們裡面的基督,必須透過門徒的生命完全活現出來」。
上帝要所有跟隨耶穌的人,把基督的生命轉化在每天日常的生活中。簡而言之,上帝的目標就是要在世界上充滿許多「小耶穌」,在每個社區和生活階層中積極活出基督的樣式。最有影響力的傳福音方法莫過於把福音活出來。這正是主耶穌來所要發動的信仰改革運動——叫祂所建立的門徒,靠著聖靈的力量,具體活出福音的主題,如神的國、救贖、贖罪、赦免、寬恕、愛仇敵……以這種生命特質吸引世人到主耶穌基督那裡去。之後再透過個人關係的建立,孕育他們成為真正彰顯耶穌基督生命的門徒。英國大文豪C.S.Lewis曾説:「教會存在的目的莫過於就是領人到基督面前來,並且叫他們更像基督。如果不是這樣,教堂、牧師、宣教、講道,甚至聖經,都是浪費時間和沒有意義。」
祈求神幫助華人教會,在21世紀的大時代中,追求與活出主耶穌建立教會的原來目的——建立門徒。教會要幫助每一個門徒,明白及有效地在所處的文化和環境中,活出福音,並履行主耶穌所頒布唯一的大使命。阿們。